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4026|回复: 2

瑜伽浅谈瑜伽浅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8 21:2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0-6 0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瑜伽(yoga)一向被大众认为只是一门有益身心的运动,其实这种以身体作为主称为asana修习法,只是八部瑜伽其中的一部分,其余还有更多不同类别的瑜伽。一下的简介便是对于各类主要瑜伽的法门、精髓及障碍的记述。



    首先介绍的是“瑜伽”的真实意义,然后我们再根据这定义来介绍不同的瑜伽修习。《博伽梵歌》是瑜伽的权威经典。对于不同的瑜伽修法,它有最全面的解释。它就好像瑜伽的武林秘籍,受到所有瑜伽师的景仰。



    “Yoga”这字来自梵文字根”yuj“,是相连的意思。事实上,Yoga的真正意思是觉悟自己的真正身份,并跟宇宙的绝对真理复合的过程。



    《博伽梵歌》把瑜伽比喻为一把分了几段阶梯的梯子。瑜伽的初阶被称为yogaruruksa,而最高阶则是yogarudha。从最初阶的业报瑜伽、进而修炼思辨瑜伽、八部瑜伽,到最终达至奉爱瑜伽,整个修习都是一道持续的过程。



    在《博伽梵歌愿意》里,圣帕布帕德详细解释了各级瑜伽的关系:

      瑜伽最高阶段是奉爱瑜伽(bhakti yoga或巴克提瑜伽),其他瑜伽只是达到巴克提瑜伽中的不同方式。瑜伽的实际意思是巴克提瑜伽,其他各种瑜伽是向着巴克提瑜伽渐进的阶段。从不追求活动结果的业报瑜伽(karma—yoga)这一起点开始到奉爱瑜伽为止的自我觉悟,是一条漫长的路。当通过锻炼业报瑜伽增加了知识和弃绝事,就进入了知识瑜伽(jnana—yoga)阶段。在知识瑜伽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身体练习以便冥想超灵,使心意集中于他时名酒称为八部瑜伽(astanga—yoga)。越过八部瑜伽走向终点的至尊人格首神(Krishna)时,就到了称为最高顶点的奉爱瑜伽。



    Karma解作活动及活动反应,或称为因果业报。业报瑜伽的修法是学习用正确的意识去履行工作活动。



    《博伽梵歌》第三章及五章,标题为业报瑜伽。这两章解释到生物如何被活动束缚、如何能藉着没有业报的活动获致解脱。一个人不论有活动或没有活动,作出的活动是虔诚或不虔诚,带来的后果都是连锁的活动反应。就算一个人想过独善其身、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也会因为没有去履行职务而受它的反应捆绑。



    na karmanam anarambhan
                              naiskarmyam puruso ’snute
                                na ca sannyasanad eva
                               siddhim samadhigacchati

    单是避开工作,并不能到达无报应的自由境界;仅是依靠弃绝,并无法达到完美。
                                                        《博伽梵歌》3.4



    每个人在这世界都命中注定了有各自的责任要完成。如果在这些责任未完结前便以不成熟的心态放弃,潜藏的欲望将会把我们再次带返物质活动,继续履行未完成的责任。所以,业报瑜伽教我们不应该放弃活动、更不可以舍离责任,最重要的是学会以工作净化我们的意识,或者说以履行责任来提升意识,使我们所作的活动不再产生业报。无业报活动(akarma)可以帮助我们解脱生死轮回。故此,业报瑜伽也被称为工作的艺术。



    业报瑜伽又分为两个层次sakama  karma  yoga 及niskama  karma  yoga。



    一些大家族为了保持家业兴旺会作出盛大的祭礼、布施、社会服务。他们的子孙亦跟随着祖传的做法,使家业声誉得以延续。虽然知道虔诚活动的结果不会使人从轮回中得到解脱,但他们仍希望保持在善良属性的层面,享受虔诚活动带来的果实,这类虔诚活动属于业报之部。在sakama阶段的修习者,仍想保存物质享受的状况,但同时又知道要接近绝对真理。sakama修习者,分为四类人士:受苦者;求物质富裕者;好奇者;寻找知识者。他们希望通过瑜伽生活来使意识得到提升。



    在niskama阶段的修习者,虽然他们仍有工作倾向,他们所做的一切活动都只是为了绝对真理而为,所以他们的活动就没有了不良的结果。这类活动,表面上跟物质的虔诚活动相同,但因为瑜伽师再没有欲望享受活动的成果,所以他们能得到解脱。

    表6.1瑜伽梯阶



    Bhagavan

    博伽梵——绝对真理          bhakti  yoga       bhakta

    sad—cit—ananda(永恒、知识和极            奉爱瑜伽       博伽梵觉者

    乐)的完整形象                         (奉献者)





    Paramatma

    超灵——绝对真理的      astanga—yoga       paramatma—vadi

    区限化觉悟      八部瑜伽            超灵觉者

    sad—cit(永恒、知识)的形象                          (冥想者)





    Brahma                           brahma--vadi

    梵—绝对真理发出的光灿。     Jnana—yoga          梵觉者
          sat(永恒)的形象       思辨瑜伽            (非人格主义者)




                                     niskama karma yoga

    不依附工作成果但仍然依附工作     niskama业报瑜伽         业报瑜伽
          依附工作成果及工作本身     sakama karma yoga         karma  yoga
                                     Sakama业报瑜伽




                规限性的感官享乐     karma  kanda
                                      业报之部




             不受限制的感官享乐       动物生命

    思辨瑜伽(jnana—yoga)运用了哲学推理或心智揣摩。Jnana的意思是指知识,特别是指了解自我(灵魂)与非自我(肉体)的分别。这一种瑜伽采用称为neti  neti否定方法,通过否定那些虚假的事物来确立真相。



    《博伽梵歌》2.56说到:“处三重苦中而心意不惊,虽临安乐而不为所动;远离执著、畏惧和愤怒,这才是心坚意稳的哲人。”



    duhkhesv anudvigna-manah
                                sukhesu vigata-sprhah
                               vita-raga-bhaya-krodhah
                               sthita-dhir munir ucyate

    处三重苦中而心意不惊,虽临安乐而不为所动;远离执著、畏惧和愤怒,这才是心坚意稳的哲人。
                                               《博伽梵歌》2.56



    思辨瑜伽深入一步就是Sankhya  yoga。数论瑜伽Sankhya  yoga的分析方法也是一个有系统的逻辑推理法。传统的数论瑜伽由Kapila  Muni始创。其分析对象有二十四种“物质元素”,分别为:土、水、火、气、以太、心意、智慧、假我、眼、耳、鼻、舌、皮肤、形象、声音、气味、味道、物体、发声器官、手、足、生育器官、排泄器官、自然三属性(愚昧、情欲、善良0,及灵性元素(个体灵魂)。数论瑜伽师通过寻找万物之根源,觉悟到绝对真理的人格性特征是至尊人格首神,最后稳处于真理。



    八部瑜伽(astanga—yoga)的方法是通过机械性地控制身体与呼吸,从而跟宇宙意识联系。Patanjali Muni是这套瑜伽的创始导师。Asta是八的意思,anga是指肢体。这瑜伽系统包括了八个枝干或部分:



    (八)Samadhi三摩地

    (七)Dhyana入定法

    (六)Pratyahara撤回法

    (五)Dharana把持法

    (四)Pranayama调息法

    (三)Asana打坐法

    (二)Niyamas守意法

    (一)Yamas持戒法





    Patanajali牟尼八部瑜伽



    Yamas持戒法                  非暴力     ahimsa
                                  不说谎     satya
                                  不偷窃     asteya
                                  感官控制   brahmacarya
                                  不拥有     aparigraha



    Niyamas守意法                 洁净      sauca
                                  自足       santosa
                                  苦行       tapas
                                  研经       svadhyaya
                                  皈依       Isvara  pranidhana



    Asana打坐法                  传统体位式子
                                  冥想式子



    Pranayama调息法               呼气、吸气、周气、平气、魂气

    (控制生命力)



    Pratyahara撤回法               收摄感官



    Dharana把持法                 精神专注



    Dhyana入定法                  冥想



    Samadhi三摩地                 完全进入灵性意识



    (一)      Yamas持戒法

    即是戒律。成为瑜伽师的首要条件是守戒律,戒除各种阻碍灵修的活动。

    (二)      Niyamas守意法

    有助灵修的规范活动。

    (三)      Asana打坐法

    真正的意思是打坐,或体位法。Hatha  yoga(阴阳瑜伽)是八部瑜伽的第三、四阶段(asana及pranayama)。体位法主要是修习控制身体。经成功地打坐后,瑜伽师跟着会开始控制身体内的气,即所谓调息法(pranayama)。

    (四)      Pranayama调息法

    主要是修上行气(prana)和下行气(apana)。气能瑜伽师(pranayama—yogi)有时要将体内气的运走方向倒流,apana向上行,prana向下行。这两种气以相反方向流动将到达一平衡点(puraka)。这种反方向呼吸称为recaka。当这两种气完全停止流动时,这境界就称为kumbhaka—yoga。瑜伽师通过这些呼吸法增延寿命。



    通过长年累月严谨地打坐及调息,阴阳瑜伽师(hatha  yogi)能观想到身体内的六个轮(sat—cakra)(通过muladhara—cakra、svadhisthana—cakra、manipura—cakra、anahata—cakra、visuddha—cakra、ajna—cakra,瑜伽师有能力穿过头顶的穴门brahma—randhra,到达想欲达到的星球或灵性世界)。他们特别专著于两眉间的眉心轮(ajna—cakra)。因此阴阳瑜伽亦被称为六轮瑜伽(sat—cakra—yoga)。



    人体内流动的气共有十种:

    Prana          主气,经鼻孔呼吸

    Apana         排出气,经肛门而出

    Samana        调节胃内食物之气,发出的声有如搅拌器

    Udana         经喉头之气,这种气停止了形成窒息

    Vyana         流通整个身体之气

    Naga          令眼睛、口打开之气

    Krkara         增加胃口之气

    Kurma         帮助收缩之气

    Devadatta      帮助放松之气(例如打瞌睡)

    Dhananjaya     帮助维系之气



    据说灵魂分别可从两个部分,上部或下部离开身体。从上部孔道,即口部或头顶离开的灵魂会提升到高等星宿或得到高贵人类出生,是吉祥之兆。相反地,如果因apana下行气的驱使,灵魂从肛门离开身体(不祥征候如失禁,腿乱踢等将导致灵魂得到低下身体的投生),这样它将会投身到低下的身体。



    (五)      Dharana把持法

    意思是冥想。通过dharana,冥想对象或主体,便会在内心固定下来,不再移动。

    yatha dioo nivata-stho
                                 nengate sopama smrta
                                 yogino yata-cittasya
                                yunjato yogam atmanah

    正如灯在无风的地方不再飘忽晃荡,超然主义者控制了心意,便常安然处于对超然自我的观想之中。
                                     《博伽梵歌》6.19

    (六)      Pratyahara撤回法

    意思是“刚好相反”。方法是将感官从外在物质对象里撤回,反观内在的美。虽然在一生里,人的眼睛都喜欢去寻觅俗世的美丽事物,耳朵习惯了聆听各种俗世的声音,学习撤回法令瑜伽师能在死亡之际,聆听内在的超然圣音omkara。



    om ity ekaksaram brahma
                                vyaharan mam anusmaran
                               yah prayati tyajan deham
                       sa yati paramam gatim

    已处在这门瑜伽的修习之中,朗颂着神圣的音节噢姆(om)——至高无上的字母组合,如果能想着至尊人格神首而离开躯体,必能到达灵性的星宿。
                                                《博伽梵歌》8.13

    (七)      Dhyana入定法

    《博伽梵歌》第六章标题为入定(神定)瑜伽(dhyana  yoga),对进入dhyana的过程及其好处有这样的介绍:

    sucau dese pratisthapya
                                sthiram asanam atmanah
                              naty-ucchritam nati-nicam
                                 cailajina-kusottaram
                                           
                               tatraikagram manah krtva
                               yata-cittendriya-kriyah
                                 upavisyasane yunjyad
                                yogam atma-visuddhaye

    要修习瑜伽,须选择一处幽静之地,地上铺上库撒圣草,再铺上鹿皮和软布。垫座须在圣地,不高不低。瑜伽师坐于其上,稳若磐石,修炼瑜伽,控制心意、感宫及活动,并将心意专注于一点,如此而纯化内心。
                                    《博伽梵歌》6.11-12

    samam kaya-siro-grivam
                               dharayann acalam sthirah
                              sampreksya nasikagram svam
                                 disas canavalokayan
                                           
                               prasantatma vigata-bhir
                               brahmacari-vrate sthitah
                               manah samyamya mac-citto
                                 yukta asitamat-parah

    身体、颈、头竖立成一条直线,两眼凝视鼻尖。然后,使心意免于焦虑,柔和驯化,摒除恐慌,完全摆脱性生活,在内心观想我,以我为生命的终极目标。

    《博伽梵歌》6.13-14


    (八)      Samadhi三摩地(神定)

    圣帕布帕德在《博伽梵歌》第六章20—23节的要旨里提到两类的三摩地:

    1、      samprajnata—samadhi

    通过各种哲学研究而处于超然的境界

    2、      asamprajnata—samadhi

    超越一切来自感官的快乐,所以不再迷恋任何世俗的快乐

    瑜伽程序就是要达到这个三摩地的阶段。事实上,没有达到三摩地,瑜伽师的修习不算是成功。瑜伽师只有到达了这个超然境界才不会再堕落。



    在八部瑜伽修习中,瑜伽师可达至八种玄秘力或神通力量或称为“瑜伽释地”(yoga  siddhi):

    1、anima—siddhi                    将自己变得比尘埃或原子还小

    2、mahima—siddhi                   比最重的东西还要重

    3、prapti—siddhi                     能在任何地方取得任何事物

    4、laghima—siddhi                   比羽毛更轻

    5、isitva—siddhi                     能为所欲为创造2的东西或随意毁坏任何东西

    6、vasitva—siddhi                    拥有愿望永不落空的力量

    7、prakamya—siddhi                 能控制一切物质的元素

    8、kamavasayita—siddhi              假装成奇想出来的古怪形状



    其他细项还有能目睹或听到很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阅读他人心意等等。因此,八部瑜伽亦被称为玄秘瑜伽。



    到今时的人类,八部瑜伽的修习显然不切实际,而且现代人亦缺乏古时瑜伽师所拥有的资质,如长寿、苦行、简朴、独身等。瑜伽师入定后能将呼吸调节到象龟呼吸一样的深长,因此寿命也比常人长出更多。他们活在人烟不到的圣地(如喜马拉雅山),年龄长达数百岁。报纸杂志有时也有介绍一些长胡子、长指甲的老瑜伽师。瑜伽师每年都有一次小聚,十二年一次大聚,这个十二年一次的盛会Kumbhamela会在Allahabah(阿拉哈巴Allahabah是三条圣河:恒河Ganges、雅暮那河Yamuna及萨茹啊斯瓦缔河Sarasvati交汇处,因此是很灵性的圣地)举行。Kumbhamela就象武林大会一样,各方高人云集,没有一定修行程度的人很难辨认出对方是否属于高手,因为真正有力量的高人是不会刻意表现自己的。







    在认识奉献瑜伽之前,让我们先谈论不同境界的瑜伽师怎样从不同角度来觉悟绝对的真理。这个认识对我们日后讨论人格神哲学有很大的帮助。

    1、Brahman(梵觉悟)

    2、paramatma(超灵觉悟)

    3、Bhagavan(博伽梵觉悟)

    思辨瑜伽师冥想绝对真理非人格的展示,这称为梵(Brahman)的觉悟。梵以光芒的形式展示,所以它又被称为梵光(brahmajyoti)。梵光是没有变化、形象、品质的无限光灿,是物质世界内一切光的源头。



    八部瑜伽师冥想的对象是心中的超灵形象(visnu-murti)。奉献瑜伽师冥想博伽梵(Bhagavan)的完整人格性形象,意思是说博伽梵是有感受、喜好及自我的性格。但他的心意,智慧和感官有别于我们。《布茹阿玛赞》(《婆罗贺摩赞》《Brahma-Samhita》)形容博伽梵所有的感官都能交替运用,他的身体没有人类身体的血脉。

    angni  yasya  sakalendriya--vrtti—manti

    pasyanti  panti  kalayanti  ciram  jaganti

    ananda—cinmaya—sad—ujjvala—vigrahasya

    govindam  adi—purusam  tam  aham  bhajami

    [我崇拜原始的主Govinda,他超然的形体全知、极乐、实在,流放眩目的光芒。他超然身体的任何部分都能交替使用,有着其他感官的功能,永恒地观望、维系、展示无限的灵性和物质的宇宙。]        《布茹阿玛赞》5.32



    博伽(bhaga)的意思是充满无限富裕。富裕共有六种:美丽、财富、名声、力量、知识和弃绝。这些都是吸引别人的品质。世界上每个人都拥有一种或多于一种以上的品质,但这只是很微量及短暂的。博伽梵却拥有全部六项品质,而且是永恒及无限的。



    上述三种觉悟都是同一个真理而且还是绝对的,只不过一种觉悟比另一种更完满。我们借用一个印度修行者常用的故事尝试解释这三种觉悟。



    当铁路运输在印度开始发展时,有位孩子好奇地想知道火车是什么样的,于是走到父亲跟前发问。为了想孩子自己亲身体会,父亲便带他到车站查看。在车站等候不久他俩便看到一团白光在远处逐渐移近,孩子便立即说:“我知道了,原来火车是个会活动的大光灯”。父亲听后笑着叫他耐心地再等候。火车距离车站不远,孩子看到一具发出隆隆巨声的长形物体,今次不但见到刚才的圆光,偶尔间还听到几响呜呜声。他兴奋地对父亲说:“到现在我完全明白火车是一个会发光的长形物体,以后我可以解释给同学听了”。父亲叫他继续耐心地等待,不要这样快便下判断,要知道火车的全貌,还要等到火车完全停下。火车终于逐渐驶近车站,虽然那个大灯仍旧照射,刚听到的声音却慢慢停止,然后车门打开,他发现车厢内有很多不同衣着的乘客在活动。父亲开始说:“现在你可以为火车下一个结论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可通过不同的觉悟去描述绝对的真理,而这些描述虽然都是正确但不完整。唯独第三种对博伽梵的觉悟解释是最完满,因为他拥有了其他两项特征(梵及超灵)。全面觉悟绝对真理必定包括梵、超灵和博伽梵。



    Vadanti   tat  tattva—vidas

    Tattvam  yaj  jnanam  advayam

    Brahmeti  paramatmeti

    Bhagavan  iti  sabdyate

    [认识绝对真理的,有学识的超然论者称这种非二元性质为梵、超灵、博伽梵]

    《博伽梵歌》1.2.11

    《至尊奥义书》Sri Isopanisad更详细描述绝对真理的完整整体观念。

    Om  purnam  adah  purnam  idam

    Purnat  purnam  udacyate

    Purnam  evavasisyate

    [性格首神既完美又完整。因为他既完美又完整,一切流生自他的都是完美的整体,圆满得具备应有的一切,就如这个现象世界。任何产自完美的整体,本身也完美。因为他是完整的整体,虽然有这样多的单元自他流生,他依然既完整又均衡。]



    十五世纪中,住采坦尼亚·摩哈帕布(Sri Caitanya Mahaprabhu)提出同一亦异真论acintya—bhedabheda—tattva,(acintya-不可思议,bheda-相异,abheda-同一,tattva-真理)。绝对真理同时拥有非人格性(一元论)及人格性(二元论)的本质。在韦达哲学历史里,同一亦异真论最能完满地描述绝对真理。



    认识绝对真理人格性的哲学的好处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奉爱瑜伽及时间灵修生活。《博伽梵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瑜伽修习,目的是通过学习这些不同程度的描述,表现出奉献瑜伽的重要地位。



    yoginam api sarvesam
          mad-gatenantar-atmana
          sraddhavan bhajate yo mam
          sa me yuktatamo matah

    [在所有的瑜伽师中,谁对我信仰坚定,长处我中,内心时刻想着我,以超然的爱心服务于我,谁就通过瑜伽和我最亲密地连在一起,谁就是最高级的瑜伽师,这就是我的意见。]

                              《博伽梵歌》6.47

    在这一节的要旨里,圣恩帕布帕德指出:

    梵文bhajate在这里一词意义深刻。Bhajate的词根是动词bhaj,表示服务的意思。如果只崇拜神,那只是对神表示尊敬。这节教导我们,对神不单要尊敬,更要跟随他的教导,怀着爱心和信仰作出奉献服务,如果能意识到神的超然品质而灵修,就可被称为进步瑜伽师。因为他们的服务不带有获得今生和来世物质利益的动机。



    奉献瑜伽有九种活动:



    1、      聆听法(sravanam)

    奉爱瑜伽由正确的聆听程式开始。聆听法可分为:

    1)      聆听曼佗罗圣音

    2)      聆听圣典的教导

    3)      聆听瑜伽圣哲sadhu的真言

    聆听法是时间的第一步功夫,跟着而来是各项奉献服务的实践。

    2、      持颂法(kirtanam)

    1)      唱颂(bhajan)

    2)      独颂(japa)

    3)      合颂或齐颂圣名(kirtan)

    4)      讲说经典或讨论经典

    这些荣耀及歌颂的方法,都是通过声音震动来进行。振动的效果是使污染的意识受到净化,就象拭净尘镜一样。灵性的声音振动并不是一种强加于心意的外来能量。它能超越身体、思想及智慧层面,帮助灵魂回复原来、自然的意识。特别在虚伪纷争的卡利年代,吟诵圣名更被推荐为唯一的解脱之道。本年代各传统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诵经进行自觉,从此可以证明持颂法的重要性。据说,物质世界由声音开始,因此,要从物质捆绑中解脱,也要靠着声音的力量去完成。

    3、      忆念法(smaranam)

    忆念法是经过聆听、持颂后自然随着而来的渐进过程。奉爱瑜伽师每分每秒都在忆念心中的主的形象。

    4、      侍奉主的莲花足法(pada—sevanam)

    足部是人体最低的部分。瑜伽师冥想或侍奉主的莲花足,表示自己谦卑的心态。不学习谦卑,没有人能在灵修上取得迈进。这就是我们有时会说“临急抱佛脚”,而不抱佛其他部位的原因。因为我们先要谦虚,放下假我,才得到至尊主或圣者的恩泽。所以一切皆从侍奉足部(谦虚)开始。

    5、      崇拜法(arcanam)

        从最简单以鲜花、香、水供奉给主的照片、画像,以至到隆重认真地在庙宇进行崇拜,都强带哦修习者内在的奉献心。通过崇拜神像,瑜伽师学习崇拜每个生物内心中的超灵。二奉爱瑜伽师的崇拜是出自对至尊主的爱心、没有动机,一点也没有交易的成分。因此,切勿把“崇拜法”误解为一般的祈福礼仪。奉爱瑜伽修习过程成功的因素是真爱(bhakti)。

                patram puspam phalam to yam
                 yo me bhakt ya prayacchati
                 tad aham bhakt y-upahrtam
              asnami prayatatmanah
               以爱心和虔敬供奉我,无论是一片叶,一朵花,一个水果,还是一点水,我都会接受。

    6、      祷告法(vandanam)

    向主或他的奉献者作出祈祷、撰写祷文,不论内容是向主荣耀、赞颂、求他庇护、向他忏悔、告诫,都能取悦仁慈的主。诚心地为做错了的事祷告并作出改善,是一项重要的灵性修习。当我们认识到宇宙的宏大,自己的渺小,很自然地就会向万物的主人献出祷文或荣耀。

    7、      主仆奉献法(dasyam)

        一个人只须不断地作出这个忠心不移的想法:“我是我主的永恒仆人”,即使他没有采纳其他的修习程式,这种仆人的心态,也足以使他达至完全的成功。

    8、      友谊奉献法(sakhyam)

        友情比起主仆之情更深。友情的奉献,其感情超越了主间的恭敬关系。双方的距离也更亲密。修习瑜伽到达内心纯净的时候,就会对主展示出这种自发性的感情。

    9、      完全皈依法(atma—nivedanam)

        将一切完全皈依,活动、说话、思想也全然为了取悦至尊主,这就称为完全皈依法。

      

    通过以上九项活动的其中一项,或多项,甚至全部九项,瑜伽师都能直接以奉爱之心态向绝对真理的人格性形象作出服务。



    在卡利年代里,奉爱瑜伽提倡修习曼佗罗冥想。很多人都知道冥想是修习瑜伽重要的一环,让我们藉此机会做个简短的介绍。



    冥想的意思是使心意集中,如放大镜聚集光的能量,冥想聚集心意的能量(据说人类心意潜能只开拓了约百分之十,通过冥想可以发掘人类其余的潜能)。冥想之前要先决定冥想的对象,上述各种瑜伽活动(其他的瑜伽活动另外发表)都有不同的冥想对象及其方法(瑜伽师冥想对象包括物质自然各种元素、梵、超意识或博伽梵。)



    因为冥想时能觉察到自己飘忽不定的心意,所以在这时候比较容易学习控制它,不去认同心意的各种设想。办法就是将它稳固于冥想对象,飘离后再收摄回来。如此经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心意就会很自然地慢慢平伏下来。



    yato yato niscalati
                              manas cancaiam asthiram
                              tatas tato niyamyaitad
                       atmany eva vasam nayet

    心意飘忽不定,变动不居,无论漫游到哪里,人都必须将它收回,置于自我的控制之下。
                                        《博伽梵歌》6.26





    sri-bhagavan uvaca
                                 asamsayam maha-baho
                                mano durnigraham calam
                                abhyasena tu kaunteya
                         vairagyena ca grhyate

    圣主奎师那说:臂力强大的琨缇之子呀!要驾御这躁动不安的心意,无疑非常困难,但通过适当的修习而又无所依附,却有可能达到。

    《博伽梵歌》6.35



    有时冥想会带来一种浑然忘我的感受,令我们从忧虑中得到舒缓。当然,有时当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完成一项工作、玩电子游戏或阅读时,也会不知不觉间产生“忘我”的感受。但这种专心一意的精神状态跟正式冥想的活动结果有很大的分别。



    虽然很多人提倡用冥想方法帮助,以便得到一些物质好处,如减除压力、增强思考力等等,但冥想最终的目的是使人类能够提升灵性意识,不受相对观念影响而起分别内心。相对观念容易产生忧虑、愤怒、嫉妒、迷惑、欲念等负面情绪,这些都是我们不想要的。正确的冥想程序能帮助我们脱离这些苦恼及觉悟自我。



    韦达经提出这个年代最适合修习的瑜伽冥想是曼佗罗(mantra)冥想法。Mantra由“man”及“tra”两个字合成――man的意思是心意,tra解作释放或自由。因此曼佗罗是一组具有力量的声振,它能使人从心意的烦恼中释放出来。



    不同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心里效果。抒情音乐令人轻松愉快,的士高音乐令人手舞足蹈,恐怖片音乐使人胆战心惊,军乐令军队士气高昂,打椿声浪令人烦扰不堪。灵性的声音振动能唤醒灵魂的沉睡意识,它不单能平伏我们浮动的心意,更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真我(本性)。



    韦达经典记载了很多曼佗罗,有单字的曼佗罗,如om音,有一句的曼佗罗,如om  namo  bhagavate  vasudevaya,或一组的曼佗罗,如Gayatri mantra(布茹阿玛那默念的曼佗罗,是至尊主梵的声音代表)。这些曼佗罗都能肚子发挥特有的力量。有些要用声念颂,有些须默念。



    在古时韦达传统的祭祀里,布茹阿玛那(brahmana)振荡准确无误的曼佗罗,便可以把祭祀用的老牛返老还童。他们以此来试验曼佗罗的威力。他们也能通过念颂曼佗罗燃起祭火,改变物体重量(据说在古代,曼佗罗很多时被应用在建筑方面,用作搬运重型物料),甚至发射武器(Brahmastra[梵射武器]就是其中一类曼佗罗发动的武器,它能从一大群人中找出敌人而绝不伤及无辜)等。祭师念不准曼佗罗会将整段经文意思更改甚至导致反作用(圣典《博伽瓦谭》描述一名为子复仇的祭师因错误读了梵文的长短音,在召唤一个阿修罗――恶魔――去铲除他的敌人时,曼佗罗变成对敌人有利,把自己制造出的阿修罗铲除)。



    在所有的曼佗罗中Hare  Krishna曼佗罗被韦达经典称为玛哈曼佗罗(Mahamantra)。Maha的意思是伟大的。Hare  Krishna曼佗罗不是一般的曼佗罗,念颂时不受时空条件限制,也无硬性守则。



         Hare  Krishna  Hare  Krishna
              Krishna  Krishna  Hare  Hare
              Hare  Rama  Hare  Rama
              Rama  Rama  Hare  Hare

    Hare  Krishna曼佗罗以下列三个字组成:

    “Hare”的意思是[那位清除在灵性路途上一切障碍的人]

    “Krishna”意思是[最具有吸引力的那一位]

    “Rama”的意思是[一切快乐的源泉]



    韦达经典提出由这三个梵文字组成的超然音振能复苏生物原本的意识,使他从物质假象中解脱出来,并通过觉悟真我获得至高无上的喜乐。



    其实在其他年代里,Hare  Krishna曼佗罗也被灵修人士广泛的修习。卡利年代的低糜气氛促使这年代的人类更加诚恳地修习,于是它便能发挥更强的效果,



    harer  nama harer  nama

    harer  namaiva  kevalam

    kalau  nasty  eva  nasty  eva

    nasty  eva  gatir  anyatha
              Brhan-naradiya Purana[38.126]

    [在这个纷争和虚伪的卡利年代,唯一的解脱方法是唱颂主Hari的圣名。没有其它的方法。没有其它的方法。没有其它的方法]



    这个诗节强调了三次再没有其他方法(nasty  eva),说明了事情的重要性。第一个nasty  eva否定了金器(萨提亚Satya)年代的苦行冥想法,第二个nasty  eva否定了银器年代(特瑞塔年代Treta)的祭祀法,第三个nasty  eva否定了铜器年代(都瓦帕尔年代Dvapara)的庙宇崇拜法,这三个年代的灵修方法,在现今铁器年代(卡利年代Kali)已不能再发挥它原有的作用。



    韦达经典称这曼佗罗为现在这年代的最佳法门(yuga dharma)。韦达经典对四个年代(金、银、铜、铁)都有指定的修行法门。我们身处铁器年代。因此这年代各的宗教都以持经作为主修的法门。



    1、      金器年代(satye yuga),其修法为修苦行

    2、      银器年代(Treta yuga),其修法为祭祀

    3、      铜器年代(Dravpa yuga),其修法为庙宇崇拜

    4、      最后是铁器年代(Kali yuga),其修法为持颂法



    因为铁器年代的人类失去很多优良品质,过往年代修习的各种瑜伽体系,亦不能在这年代收到预期的作用,持颂法是这个年代唯一的法门,而Hare  Krishna曼佗罗是韦达经里,提倡适合我们这个年代的伟大曼佗罗(Maha—mantra)。



    铁器年代迄今已过了五千年。在以后的日子,风气会一直不断得恶化下去,直至近期年代的再度开始。换句话说,修行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宗教及虔诚生活会逐渐消失。我们知道拥有一个人类的身体是极其稀罕及有福的,所以应该把握这个机会诚心尝试、体验、印证,以便早日得到永恒的快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9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瑞奎师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14 0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2 18:54 , Processed in 0.1445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