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951|回复: 1

听闻空性,是多生累世善根的福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3-9-12 18: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学习到空性的教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听到的,要有比较深厚的福报和善根,才能接触到空性,比如接触到《金刚经》等空性的法本。

    我们能听到对《金刚经》《入行论•智慧品》的讲解,则需要更深的福报。

    听了之后,能够生起兴趣,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听懂,能够去思维,能够生起定解,能够修行,乃至最后证悟,其实需要很深的善根、福报。

    我们能够听到空性,已经是多生累世积累了善根的结果,绝对不是运气好,随随便便能够听到的。

    遇到这种殊胜、甚深的法的时候,如果能够听得懂,尽量去思维产生定解;即便听不懂,也要发起大愿:现在虽然听不懂,但还是要认认真真地听,在心中种下空性的习气。以后我的福德增长了,罪障浅薄了,一定要通达、证悟空性。

    因为空性是证悟菩萨道、佛果唯一的路,没有其他的路。我们想绕是绕不开的。如果想要成菩萨、成佛,必须要经由证悟空性这条路,否则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我们要经常发愿通达空性、证悟空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2 18: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中讲,受持空性,是很大的福报。若能宣讲空性,更好的是修空性,哪怕是修一分钟、一瞬间、一刹那,也可以清净杀盗淫妄、堕胎、吃海鲜等很多罪过,其功德远远超过了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金银珠宝,供养十方三世诸佛的功德。


    释迦牟尼佛在一生当中,转了三次法轮。

    第一转法轮,主要宣讲小乘经典,主要内容是四圣谛:苦谛、集谛、道谛、灭谛。

    第二转法轮,主要宣讲空性,也即般若波罗密多。

    第三转法轮,主要宣讲如来藏佛性。


    第二转法轮的主要经典,有《般若十万颂》、《般若两万五千颂》、《般若一万八千颂》等很多般若经典。其浓缩的精华,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金刚经》。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四句话,又包含了所有般若波罗密多的内容。《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很多人在念,甚至还会背,但仅仅从理论上懂得其内容的人,就已经少之又少了,至于能够体会或证悟的人,更是寥若晨星。

    对寻求解脱的人来说,空性非常重要。哪怕只是像小乘的声闻、缘觉阿罗汉那样追求个人的解脱,也要证悟空性。如果不证悟空性,更是无法获得佛的果位。

    大乘佛教最终的目的,就是度化一切众生。在此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内在外在的逆境与违缘。若能证悟空性,一切逆境都可以轻轻松松地化解。

    阿罗汉没有精神上的痛苦,但阿罗汉还有肉体的痛苦,所以阿罗汉也会生病,也会因病而死亡。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当中,有很多证得阿罗汉果位却仍然饿死、被毒蛇咬死的故事。因为阿罗汉证悟空性的范围很小,所以没有足够的勇气与能力。

    在证悟菩萨一地的时候,就连肉体上的痛苦都不存在了。所以即使遇到任何阻碍、压力,都不会成为其度化众生的障碍。另外,在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要完全放下自我,就需要证悟空性。没有证悟空性,还是会有一些自私心。虽然也在讲“无私奉献”等等,但总有一些局限。菩萨就不会有自私心,就可以完全彻底地利益众生,不顾一切,不考虑自己的任何事情,无私地奉献,无条件地付出。

    佛教本身,就充满了智慧。本来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只是在学佛的人当中,有一些迷信的成分。如果没有闻思修行,只是盲目地相信鬼、神、民间大仙等等,就是迷信。

    很多佛教徒总喜欢开法会、灌顶、火供、会供,整天都是搞这些,这样佛教慢慢就变成了形式主义。学佛的人要好好学习,好好修行,否则根本不是真正的学佛,最后佛教全都变成商业化、世俗化、形式化,佛教的智慧、慈悲等精髓就会慢慢淡化,直至消失。佛陀也说过,末法时代会出现这些令佛教衰落的现象。

    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衰败现象的发生,要精进地闻思修,当自己有一定的感受、感悟的时候,要以聊天、交流、讨论的形式,把自己的体会传播给其他人,让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学佛是什么。

    慈悲与智慧,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我们要学的,也是这两个,其他的形式,都不一定能代表佛法的核心价值。

    所有的迷信都是无明,通过闻思修行就可以**。然后进一步学习唯识、中观,消除对世界的执著。再通过打坐、修行,来证悟空性,获得解脱。

    就像一直形容牛奶的味道,不如亲自尝一口牛奶一样。闻思得来的智慧,都只是一种了解,一种认识,还不算是境界。唯有通过修行而证悟,才能亲身体会到空性。从此以后,我们永远都不会再说世界是存在的了。

    这些道理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的,而是释迦牟尼佛发现、实践并推而广之的。释迦牟尼佛在发现微观世界的真相之后,将其用到修行上,成为**烦恼执著,获得解脱的途径。科学家们在发现了微观世界的电子、原子核等部分真相之后,却将物质爆炸可以释放巨大能量的原理,用于制造核武器。这就像同样一块黄金,不同的人去看,其价值是不一样的:商人会考虑价格利润,医生会考虑它的药用价值等等。

    如果我们满足于现实,不想去打破它,那就根本不需要学这些道理。如果有人不安于现状,不想被感官欺骗玩弄,继续迷茫,那就要去学习、去思维、去训练、去证悟空性,并让证悟的境界慢慢增长,最后彻底**执著,消灭烦恼,获得解脱。

    解脱不是神话故事,也一点都不神秘。通过训练,完全可以把一个像我们这样的有执著、有无明的凡夫意识,慢慢转化为纯洁的佛性如来藏,这就叫解脱。

    通过这种理智的推理,可以否定感官的结论,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世界观,这叫佛教中观的世界观。在此之前,感知和理智配合得天衣无缝,但从此以后,就分道扬镳,各走其路了。感官感知到的,仍然与过去一样;但理智却有了新的观点,开始走向解脱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22:46 , Processed in 0.1435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