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1858|回复: 21

法华灵验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3-9-17 08: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华灵验传卷上

      法华灵验传有大唐蓝谷沙门慧详所撰弘赞传十卷。大宋朝四明沙门宗晓所撰现应录四卷。又有本朝真净国师所撰海东传弘录四卷。今历览此三传。抄录其中最为奇特事。合成二卷。以劝发后来。两卷合百七奇异。

      观识沙门释 了圆录

      园苡(yi)呈祥(苡音以。香草也)

      法师鸠摩罗什。此云童寿。龟兹(qiu ci)国人。七岁出家。日诵千偈。其母携至月支国。见一罗汉曰。此沙弥年至三十五。当大弘佛教度无数人。每唯其言。一日谓曰。方等深教应大阐(chan)真丹。唯尔之力。时符坚据关中。太史奏云。有德星现外国分野。当有大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罗什。将非是耶。即遣吕光率兵伐龟兹国。光既获什。回至凉州。闻符坚为姚苌(chang)所害。乃据关外僭(jian)号后凉。苌崩。子兴袭位。庙庭俄生连理树。逍遥园葱变为苡。以为祥瑞。遂伐吕光。迎什入长安。待以以国师之礼。兴于逍遥园引诸沙门听什讲说。辩通华夏。览旧经与胡本乖误。以弘始八年于草堂寺与僧䂮(音:lue。利也)等八百余人。更集四方义学沙门二千余人。对旧经考校。译此妙法莲华经一部七卷。什曰。所译法华等经幸共流布。若所译无谬。愿焚躯后舌不焦烂。言讫而终。至于阇维。舌界不灰。委见梁僧传及南山感通传。韦天人曰。什公聪明善解大乘。彼自七佛已来传译。得法王之遗寄也。俗以陷戒为言。此不须疑。什位三贤。非悠悠者也。 出弘赞第二卷及现应录上之一。

      天花现瑞

      梁武帝潜龙时。宅尝七日七夜放光。帝曰非我所居。乃舍为寺。名为光宅。来法云法师为主。云师。义兴阳羡人也。生时云气满室。因以为名。七岁出家。更名法云。云年在息慈雅尚经术。于妙法华研精累思品酌义理。始末昭览。垂名梁代者也。尝一寺讲散此经。忽感天华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于堂内升空不坠。讲讫方去。有常供养僧学法云师日夜发愿。望得慧解。忽梦一僧云。云公灯明佛时已讲此经。那可卒敌也。又夷陵县渔人于网中得经一卷。是泥洹四法品。末题云。宋元徽二年王宝胜造奉光宅寺法云师。以此勘之。元徽二年云公年始十岁。寺无光宅。此乃灵瑞预彰也。

      妙字始成便生胜处

      隋开皇中有僧慧超。立行卓尔。常诵法华。有一弟子年至志学病死齐。去泰山不远。超往焚香具述来意。木偶人忽发声言。师戒行精苦。所问敢不咨白。遂引至府君前。超白曰。弟子今在何处。君曰。在此。未有生处。超曰欲与相见得否。君即使领东行数十步。果得相见。因问苦乐如何。弟子曰。但被拘系亦无苦乐。念生处未定。愿师升济之。师曰作何功德。弟子乞造法华经一部。设斋一百员。师既归。即书经饭僧。事讫复谒(ye)府君。相接如先。师陈所为。君曰。弟子师写经题妙字始成。便生胜处。师曰生于何处。君曰还生齐郡王武家为男子。待三岁可往觅之。超过三年即往问言。檀越之子欲得相见。王氏抵拒不言有子。师具说府君之言。其妻在室语夫曰。法师灵感若此。可使见之。即抱儿子安限外。儿一见师走入怀抱悲泣良久。及年长大。志愿出家还事超师。 灵瑞集。又出弘赞传第十及现应录。

      题目才写已脱冥司

      隋释行坚。常修禅观。节操严甚。因事经游泰山。日夕入岳寺度霄。藉蒿(hao)草于庑(wu)下端坐诵经。可一更。忽见其神衣冠甚伟向坚合掌。坚问曰。世传泰山治鬼是否。神曰弟子有之。坚曰。有两同学僧已死。今在否。神问名字云。一人已生人间。一人在狱受对。师往见之。神遣使引入墙院。见一人在火中呼号。形变不可识。而血肉焦臭。坚不忍观。即还庑下复与神坐。坚曰。欲救是僧得否。神曰。可。能为写法华经。必应得免。坚去。急报前愿。经写装毕。赍(ji)而就庙。神出如故。以事告之。神曰。师为写经题目。彼已脱去。今生人间。然此处不洁。不宜安经。愿师还送人寺中供养。 大宋高僧传。又出弘赞传第十及现应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08: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段 序品唱题之顷地狱皆空买纸之时天堂已化国王布发天帝赐金

      唱题之顷地狱皆空

      左监门校尉李山龙。𠗦𠗦ping翊(yi)人也。唐武德中暴亡。过七日乃苏云。初被一使追至阎王殿前。见囚徒数千。王问龙曰汝作何福业。答曰诵得法华经二卷。王称大善。即命敷座请诵之。龙唱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王曰且止。龙便下座。顾诸囚徒皆乘空而去。王称诵经之力使闻者皆得解脱。王即遣龙再生。又来使者引游诸狱。令见铁城镬(huo)汤等事。使者曰。汝今得脱皆经之力。汝归当设我食。龙即许之。既苏乃见亲属经营殡具。即遣备食于水边。忽见三人谢曰。君不失信。言已而隐。 出太平广记。

      买纸之时天堂已化

      洛州洛阳人河玄玲。龙朔(shuo)二年终于京师。冥司遣为主簿。鳞德中玲乡人死。之冥道与玲相见。玲问乡人君何至此。答曰被追至此。玲云。我见案主逗留。君枉来也。放君还去。乡人别玲将出。乃见同村妪(yu)谓乡人曰。君至此。岂不观我受苦处耶。便见镬汤涌沸烹煮罪人。妪曰。君可语我夫。为我造法华经一部。脱蒙见许。却后十日君可报我于村南水头。乡人既苏。乃即唤其夫令为写经。其夫急与买纸付人令写。乡人至前期日往到水边。乃别见他妪谓乡人曰。君是前所嘱写经者乎。乡人曰是也。妪曰前者妇人夫为买纸之日已往生天。所以不获赴期与君今日相见。故留言嘱令我报君。言毕遂不获见也。 出弘赞第十。

      国王布发

      大智度论云。昔天竺国有一阿兰若比丘名摩诃罗。其国王尝布发掩泥令比丘蹈过。又有比丘来白王言。此人不多读经。何以大供养。王言。我曾一日夜半欲见此比丘。即往其所。见此比丘在窟中读法华经。有一金色光明人乘白象。王合掌供养。我方亲近彼即灭没。我问大德。以我来故。金色光明人灭何耶。比丘言。此言遍吉菩萨。遍吉自言。若有人诵法华经。我当乘白象来教导之。我读是经。遍吉自来矣。遍吉即法华经中普贤菩萨也。我闻是已礼足而退。是故我今常当供养。 出弘赞第九及现应录第一卷。

      天帝赐金

      清信士阴明观。丹阳小邹(zou)村人也。少年曾经出家。无他行业。诵法华经一部。后遂还俗兼有妻子。家业农功。或被宫驱役。或居家力作。生业甚贫。衣食不继。口恒诵经不曾暂息。除𥨊(qin)食祇(qi)承官私人事之外皆不弃日。在后忽于夜中闻空中有人唤阴明观阴明观。唤甚分明。观起应诺。空中人又曰。汝起。我与汝金宝。宝在村南田东头大黄莲树下。汝可往取。观怀欣即起。呼其子持火及锹钁(qiao jue)共往田中。子见父将往。犹怀疑恨曰。那得忽尔夜中取金。阿翁狂颠。父固䟦(ba)去。及至树下掘凿。了不见金。儿又谏(jian)父。须臾之顷闻空中声曰。可更近前。依言而取。果有所获。因此生业用展无复贫寒之弊。村乡怪其引用异常。疑有他故。观乃具向父老说之。弥勤诵习。 出弘赞第八。

      第二段法说周 方便品亡妇生天神人指路莲开腊月佛记天宫

      亡妇生天

      陈法藏。雍州万年县霸曲人也。身为供膳。贞观十八年。洛州上番去。后妻亡下番。回首离本住村可十余里路。逢亡妻。妻云我今已死经于数日。须臾之间。藏忽见八九家如贫人宅。藏坐一间。偏次屋少。时其妻被唤将去。藏随后者。见妻被牛头狱卒铁叉贯之。内镬(huo)汤中骨肉分散。叉出还活。如是七返讫放来相见。形容顿恶。语藏云。与君为后妻。前妇自死。非妾所害。君[袖-由+莫]内有五百钱。家中有牛可直千五百。至家咨阿婆。努力为妾写法华经。妾即得离此苦。将妾此语咨请阿婆。藏归启母。卖牛恰得千五百。即唤经生买纸。藏因行更寻妻住处。藏始扣门。便闻比家遥报云。君新妇昨买纸时已即生天。其惊喜信奉增至。所得财利每写法华。十九年向兴善寺供养行道。具向诸僧说。 出弘赞第十。

      神人指路

      袁志通。陇(long)城县人也。诵法华经。年二十。点入军差征八蛮。去家万里。持诵不绝。至南界军败。多被损伤。通恓(xi)惶不已。忽有五人乘马在前。最后一人谓通曰。汝修善果。诵念经文。余等善众守护。不能为害。汝行七里许。有一塔可入中隐。蛮即还营矣。又见二僧谓通曰。檀越以读诵力故。适遣五人卫护。汝当精进。恒有善神匡赞。言已乘空而去。自尔凡经三阵不被寸铁。蛮平得归。贞观八年抱疾命终。见使者追至阎王殿前。王问作何善行。通曰常持法华斋戒礼忏。王闻合掌称叹。告取金床玉几至殿。安设毡褥请通上座诵经诵一卷而止。王曰。汝之德业甚深。应更观地狱令知罪福不差。通见战惧。复诣王所。王曰。汝见地狱应更勤修。是故我今乞汝长年也。通苏。述之如上。 出灵瑞集.现应录。

      莲开腊月

      释法融。俗性韦氏。丹阳延陵新亭人也。少小被缁(zi)去俗。晦影山林。学法华经。负笈寻师不远千里。然率性无恒。不为时辈所许。后归丹阳牛头山幽栖寺。别为小屋精修故业。远近学侣翕(xi)尔归之。乃于岩谷之前讲法华经一部。于时正在盛冬。凝霜被木。乃于讲所忽生二茎金色莲华。众甚惊异。叹未曾有。又有一大鹿常依时听讲。门人发心皆以法华为正业。后不知所终。 出弘赞第三。

      佛记天宫

      清信士陆淳。吴人也。诵法华经一部。蔬食长斋。大业二年五月染患甚笃(du)。经十余日。于后四日四夜。仰卧看屋了不暂暖。有知识睿师因来看疾。问何所视耶。答云。佛记淳当生焰摩天。今见彼天宫堂殿林木城阙(que)诸天徒众。看之致乐不觉倦也。过四日身亡。 出弘赞第七。

      第三段 比喻品 信解品 药草喻品 授记品经卷重而罪案轻时患痊(quan)而寿笇(suan)永夜明如昼时雨普沾炉香不热而自熏瞽叟(gu sou)无目而能睹

      经卷重而罪案轻

      刘时。雍州万年县平康坊人也。永隆二年六月患经二日致死。死经六日。唯心上暖。其家已择殡日。未敢袭敛。至七日平旦。忽然再苏云。当时被一人引入大城。宫殿楼观壮丽异常。见阎罗王云。汝可具录生时功德。遂答生时唯读法华经两卷。更别无功德。王遂索罪案及业秤秤之。法华两卷乃重于罪案。王捡案云。其人合得九十年活。谓案典曰可放他还。因令得活。遂受戒。不饮酒食肉。造金字法华永充供养。 出弘赞第九。

      时患痊而寿笇永

      释慧峙。始兴人也。少而道。素诵法华经。凡三千余遍。年二十三忽染时患。经涉数旬。乃梦有人将峙到一所。墙院赤白一如官舍。入门即见贵人形长八九尺。身着绛(jiang)绀(gan)袍。戴乌纱帽。云是阎罗王。王问师作何德业。峙答云少来诵法华经。王云可诵。峙(zhi)即升一高座面西诵法华经第二卷。到譬喻品中。譬如长者有一大宅便住。王即起云法师还去。命二人送。因即醒悟。疾亦轻损。数日平复。即能读诵。又年五十五时身又染患。忽梦在始兴果心寺浮图上立。有人推下云。乞汝八十余年命。因即痊愈。到大业十三年。年八十二岁。后不知所终。 出弘赞第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08: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舌根不坏,苏州灵岩山寺宝月法因法师(1911-1992),河北省容城县午方村人,俗姓孙,名宝田,家境颇富。自幼聪敏,风鉴朗拔,幼读私塾六年,勤奋笃学。十六岁时欲赴北京求学未遂。十九岁时经友人介绍到恒德厅任会计。二十六岁起日诵《金刚经》五十余部,深有悟处。二十七岁皈依三宝,自学唯识,颇有心得。二十八岁莅陕西,依兴教寺方丈妙阔法师剃度出家,法名法因,号宝月,从师学唯识,深研教乘,昼夜不怠,深得师之赏识器重,并传授法相玄义与他。同时精进持诵《法华经》,常一日一部。二十九岁受具足戒,禀持戒法,精勤讽诵群经,志存宣法。三十岁时,曾夜梦印光大师语道:“给你舍利子。”


    四十岁时,回兴教寺任监院,广开法筵,斋讲不倦。信众肃肃,洋洋济济,十方赞颂。法师刺十指血写《法华经》一部,立誓终身奉诵是经,每日中夜二时起身,讽诵一部,历经数十年不辍,深得法华幽旨。“**”期间,法师备受折磨,饱尝酸辛。被批斗五十三次,权作“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想。他逆来顺受,坚守净戒,誓死不开荤、不食肉。被派到工地劳动改造,但着僧衣。后染病,饭食不下,生命垂危。有人向医生说:“这位出家人,心诚奉佛,不染荤腥,净戒正信,早晚默诵经文,常食无菜之饭。”医生闻之,顿生悲悯,精心治病,经一月余,法师身体好转。“**”蒙难在狱中念法华经题,看见释迦佛现身于墙上,告诉他再过几天就可以出狱了。后来果然。他熟读《法华经》仅两个半小时,并可背下全经。晚间礼拜法华一千拜。






    1980年,苏州灵岩山寺佛学院明学院长致函敦聘法师前往讲学。他先后讲授了《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唯识二十论》、《唯识卅论颂》、《解深密经》、《显扬圣教论》、《维摩诘经》、《法华经》,课余并书《法华经》、《华严经》、《大涅槃经》等。早上三点起身诵《法华经》前四卷,晚间读后三卷,再四十八拜。1987年,除早晚诵《法华经》外,早上增诵《弥勒上生经》,晚间增诵《弥勒成佛经》。此举寓意深刻,一为求生兜率净土,听闻正法;一为将同弥勒降生人间,承释迦愿,普度无量众生。


    1988年后,法师于日间诵四十卷之《大般涅槃经》,三天诵一部,到圆寂之前已诵廿余部,书写一部。有时讲解此经大意及诵持此经之十种功德。法师弥留之际,打一饿七,至第八天即一九九二年农历六月初三日,上午叫人打来热水沐浴**,异常清醒,自知时至,结跏趺坐,坦然与侍者握手告别,安详示寂。茶毗后,五色舍利无数,晶莹琉璃一块,牙齿不坏。尤为令人惊奇的是,火化后舌根完整无毁,古铜金色,坚硬如铁;击之,其声如钟,清脆悦耳,稀世罕见。可见法师终身读诵《妙法莲华经》之至诚恳切,及宣讲此经之至真无误。他于末法之世,虔诵法华,得舌根不坏,证明《法华经》之殊胜无比,与历代受持法华的感应传记后先辉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08: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明如昼

      有辛老者。失其名。年八十余。住郑州市南角。常读法华经。专心清洁。自三十年来每夜读经。夜明如昼不可灯烛。若舍经卷。还暗如常不复见物。 出弘赞第九。

      时雨普沾

      释慧远。俗性朴氏。京兆人也。年甫(fu)十岁投吉藏法师而出家焉。具戒已后博闻多识。讲法华经。晚辞人境卜居蓝谷。乘闲乐道。贞观十九年在寺夏坐。时属亢旱。乃讲法华以祈甘液。远近听之。云集雾随。每有二老应时而至。既非旧识。远点记之。潜思诘问。未之发也。既讲至药草喻品。大雨沾洽。向之二老三日不来。后䇿杖俱臻(zhen)。远怪呼而问。乃逡巡对曰。弟子龙也。比蒙法师弘譬喻之品。开方便之门。思酬德慧。忽然降雨。且时未应。下感擅洒之故。为龙王所笞耳。因忽不现。远雅性谦揖。虽遇沙弥必下骑而存问也。或问其故。答曰。仿佛染衣仙圣幢相。狮子致敬。今成正觉。在予一介。敢不遵乎。远常诵法华。频有灵感。或不加油。炷灯数日自明。 出弘赞第三。

      炉香不热而自熏

      释智琰(yan)。俗性朱氏。吴郡人也。祖献。梁散骑侍郎。父珉陈。奉朝请。母张氏。八岁出家。事通玄寺璩(qu)法师为弟子。隋炀(yang)帝在蕃。深加礼异。至大唐统宇。还归武丘山寺。讲念之余常行法华普贤等忏。又诵法华三千余遍。感应冥符。神瑞非一。宵炉未热自起烟芬。夕灌才空潜加溢水。贞观八年卒。春秋七十一。凡讲法华三十余遍。 出弘赞第三。

      瞽叟无目而能睹

      清信士王梵行。琅瑘(lang ye)临沂人也。少失两眼。其母慈念。口授法华。至年十三。一部通利。仍昼夜诵习。凭心专到。诵得一万七千遍。虽目无睹。而行来不须前导。自识坑坎。能织席簟(dian)缝衣书疏。胜有眼人。人咸疑其别有所得。年七十一。开皇六年终。尸陀草野。鸟兽不敢近。肉既消𦘕。唯余白骨。舌方出口。长一尺余。色如莲华。其弟慧义以砖函盛之。久而不烂。

      第四段因缘周 化城喻品羽族惯闻而便脱业躯比丘暗诵而即离鬼难感悟前生之师弟通交二世之爷娘

      羽族惯闻而便脱业躯

      东晋时有僧法志。结庵余杭山。诵法华经。朝夕不懈。有雉(zhi)巢于庵之侧。每闻诵经声则翔(xiang)集于座旁。若侍立听受状。如是者七年。一日憔悴。师抚之曰。汝虽羽族而能听经。苟脱业躯必生人道。明旦遽殒(ju yun)。即埋之。及夜方假寐(mei)。梦童子再拜曰。我即雉也。因听师诵经。今生于山前王氏家为男子。右腋犹有雉毳(zhi cui)可验。僧诘(ji)朝至其家。问之果然。王氏一日设斋。志方踵(zhong)门。此子遽然曰我和尚来也。举众异之。携以示志。志抚之曰此我雉儿耳。遂解衣周视其腋下。果有雉毳三茎。至七岁。宜听出家。父母唯之。至时入山。十六落发。以腋有毳命名昙翼。授与莲经不遗一字。既为僧已。随方问道了悟宗乘。得大辩才。东游会稽因至秦望山。遂伐石诛茅为住山计。专诵法华。仅于一纪。一日将昏。有一女子身被彩服。手携筠笼。内有白豕一只。大蒜两根。立于师前泣而言曰。妾山前某氏女。入山采薇。路逢猛虎奔遁至此。日已夕。草木阴翳(yi)。豺狼纵横。归无生理。敢托一宿可乎。师称嫌疑坚却不从。女子雨泪哀鸣。师不得已让以草床。即蒙顶诵经。至于三更号呼疾作。称腹疼痛。顗(yi)师视之。师投以药。女子痛益甚。叫不绝声。曰倘得师为我案摩脐腹间。庶得小安。不然即死。佛法以慈悲方便为本。师忍坐观不一引手见救耶。师曰。吾大戒僧。摩挲(suo)女身。此何理也。恳求之切。即以巾布褁(guo)锡杖头遥以案摩。斯须告云。已瘳(chou)矣。翌(yi)晨女出庭际。以彩服化祥云。豕(shi)变白象。蒜化双莲。女子足蹑(nie)莲华。跨象乘云而谓曰。我普贤菩萨也。以汝不久当归我众。特来相试。观汝心中。如水中月不可污染。言讫缥缈而去。尔时天上雨花。地皆振动。是日太守孟公顗方晨起。忽见南方祥云氤氲(yin yun)光射庭际。而云下隐有金石丝竹之音。访问得师普贤示化状。遂并师之道行闻于朝廷。即奉来建寺。额号法华。时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也。 出现应录及法华寺碑。

      比丘暗诵而得离鬼难

      昔外国山寺有年少比丘。每诵法华。尝于寺外经行遇罗刹女鬼变为妇人。甚好姿首。来娆(rao)比丘。比丘被惑遂与之通。通后精神恍忽无所觉。鬼负之飞行。欲还本处规规将啖。于夜前分从一伽蓝上过。比丘在鬼上闻伽蓝中有诵法华经声。因即少惺。忆己所习。乃心暗诵之。鬼便觉重。渐渐近地。遂不能胜。弃之而去。比丘少时醒窹(wu)。闻有钟声。寻声到寺扣门求进。具陈本末。然计去其乡已二千余里。诸僧云。此人犯重不可同止。有一上座云。此鬼神所惑。非是自心。既脱免。现经威力。可留住寺。令其忏悔。后遇彼乡信乃发遣之。 出弘赞第六。

      感悟前生之师弟

      释昙谛者。其先康居人也。后移吴兴。谛母黄氏。昼眠梦见一僧呼黄为母。寄一麈(zhu)尾并铁镂(lou)书镇。黄既眠觉。见二物具存。私密异之。因而怀孕生谛。谛年五岁。母以尘尾等弄示之。谛曰秦王所饷。母曰汝置何处。答曰不忆。至年十岁出家。学不从师。悟自天发。后随父之樊邓。遇见关中僧䂮(lue)道人。忽然唤䂮。䂮曰童子何以呼宿士名。谛曰阿上本是谛沙弥。汝曾为众僧采菜被野猪所伤。不觉失声耳。今何忘耶。然僧䂮经为弘觉法师弟子。为僧采菜被野猪所伤。䂮初不忆此。乃诣谛父。谛父具说谛生本末并示书镇尘尾等。䂮乃悟而泣曰。即䂮先师弘觉法师也。而师经为秦主姚苌讲法华。贫道为都讲。姚苌(yao chang)饷师二物。今遂在此耳。追计弘觉舍命。正是寄物之日。复忆采菜之事。弥增悲悼。谛游学内外。过目则记。讲法华.大品.维摩各十五遍。终于宋元嘉末年。费长房曰。弘觉法师弟子僧䂮。师徒匠道名重二秦。什物三衣亦复何限。唯书镇尘尾保惜在怀。及移识托生。此之二物遂得同往。 出弘赞第二本出高僧传。

      通交二世之爷娘

      新罗国有金果毅。生一男子。从少出家。乐读法华经。至第二卷误烧一字。年十八忽从天丧。边生别处金果毅家。又得出家。即遍受读法华经。至第二卷每于一字随问随忘。梦有人云。小师前生向某乡某金果毅家生。亦得出家。在彼生时。读诵法华。误烧一字。是以今生随得随忘。彼旧经现存。往彼自看。此小师依梦向彼寻觅。果得其家。借问投宿前生父母。依俙(xi)欲识。寻访旧经。乃见第二实烧一字。小师及前父母悲喜交并。二家遂为亲好。彼此无二。当即言及州县。州县奏闻。举国传咏。即贞观时也。 出弘赞第九。

      第五段 五百弟子授记品 授学无学人记品野雉忽尔转身阎王耸然弹指融酥满器兵卫盈庭神人警寝而进船天帝收经而入藏

      野雉(读音:zhi。意为:野鸡)忽尔转身

      师讳道生。遁迹虎丘寺。有讲台石。至今存焉。一时居半塘。诵法华经。忽有一雉常来听受。一日不见。师念之。夜入梦云。某因听经。遂获改报。今在某家为儿子。待过数年却来奉事。洎师询之。果尔。及出家。无何童子之年便命终。因瘗(yi)于林。一夕俄而放光。辉照塘坞(tang wu)。乡人异之。启看。乃获一舌。生青莲华。因是起塔。后葺(qi)成寺。即今半塘寺是也。 出现应录上之一。

      阎王耸然弹指

      释慧度。吴兴人也。菜食长斋。诵法华经。忽染祖暴亡。五日还活。自说见阎罗王。服远游冠。衣缨如今王者。侍卫亦然。始时仪容温雅。亦判罪人事。便大瞋怒。须面动异。问度有何业。答诵法华经。王耸然弹指。召出金床与度坐。请诵一遍究竟。王曰。此功德不可思议。法师年寿未尽。亦以经力扶持。更延二纪。后果得二十四年。陈文帝元嘉时亡。春秋七十余。 出弘赞第六。

      融酥满器

      释智藏。夏州人也。年少出家。住大兴善寺。每诵法华经。以千遍为限。当损心吐血经数日。寺僧季暮告藏曰。传闻损心用小便和面作浆服之即差。藏云。誓于千遍之内不以秽物熏经。此虽为药。终乖宿志。乃洒扫庭除。奉经置案。烧香旋绕礼拜祈诚。尔夜忽如睡梦。见一梵僧与藏取水和面作浆。授之令服。藏饮之未半。欻(xu)然即悟。乃心力倍常。还遵旧贯。贞观九年有夏州僧石法师闻藏诵经。奉酥三斤以充供养。藏盛以一器。初日以铜匙取中心桃许。明日更取乃见旧处融酥凝满。从夏至秋日取如故。藏私心庆悦。始悟醍醐自出。到八月。分此旧酥与同寺僧灵响禅师。为响说之。又每闻异香及弹指之响。屡为幽人唤之令起。而前后所诵一万余遍。仪凤三年。年八十八。终于净影寺焉。但以戒足少亏。不获深悟。识者恨之。 出弘赞第八。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08: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人警寝而进船

      释宝玦(jue)。张孝秀弟也。出家住匡山寺。诵法华经甚得通利。而不能善摄身口。梁邵陵王嫌之。夜遣二人密往杀玦。玦时在床卧息。忽梦见四人到床前。手摇玦云。邵陵王遣人来杀汝。汝那得安眠。玦因惊觉即起。向后开门。仍觉前户有人入声。心转惶怖。出至房后本有池水。由来未经涉入。不测深浅。恍忽之间忽见一船二人倚篙待之。玦乃上船到彼岸竟。即见邵陵王所遣二人已在池边。但㝵水不得过。自后折节读诵。善能断契。人所仿效。时人呼为卢山杀契者是也。 出弘赞第六。

      天帝邀经而入藏 静和宅主

      宅主。康宗大王之庶(shu)女。权臣晋康公之室也。知权势冰山不久。叹浮生火宅无安。思修出要。幸闻圆妙始开白莲社。同愿创成。力为外护。又塑成无量寿如来。下安于主殿。又愿成金字莲经。凡百妆严。无一不备。寄献于圆妙。妙请山人一如书写。如后梦感神人自空而下曰。所写金字法华已安忉利天第二额梨藏中。 出海东传弘录。

      第六段 法师品 见宝塔品鬼莫能害舌不可耕皂客还输本钱仙翁特请一品空中弹指座上生香

      鬼莫能害

      绍兴二十八年。无为军指使李遇。迎新郡大守于城西。既行十余里。忽见百许人从路旁出。皆如三五岁儿。大呼而前。合围击之。李初不惧与相驱。每奋拳必十数辈仆地。才仆即起。已散复合。如是数四。有跃而登肩取巾解发者。李益窘(jiong)走不可脱。且击且前。俄一老叟布袍草履。不知自何来。厉声咄曰(duo yue)。此官人常持法华经。若损他。岂不累我。叱(chi)令退。鬼遂散。老人亦不现。老人疑土地神云。 出夷坚于志。详见现应录。

    舌不可耕

      龙朔(shuo)年间。京师高文常读法华经。一日乘马出顺义门。忽见两骑追捉。问之。乃曰我是阎王遣来追汝。文慞惶逃避。皆不免。即被拽下马。挽却头发。如同刀割。家人舆归。至晚苏云。阎王问我何故盗僧果子。因何说三宝之过。遂依法伏罪。无敢措言。王判盗果之罪合吞铁丸四百五十枚。四年受之。说过之罪。合耕其舌。因令放释。遂苏。少选还绝。口如吞物。通身疱(pao)赤。有苦楚相。又经一日醒云。某在地狱四日。吞丸乃尽。苦毒不可复言。方欲拔舌耕之。拔而不出。勘(kan)案所。乃曰常读法华经。舌不可出。遂放得活。今现在化度寺圆满师处听法忏悔云。 出南山三宝感通录。详见弘赞第九卷释法眼传及现应录。

      皂客还送本钱

      严恭。字近礼。本泉州人也。家富于财而无兄弟。父母爱恭。言无所违。陈大建初。恭请于父母。愿得钱五万往杨州市物。父母从之。恭乘船载钱而下。去杨州数十里。江中逢一船载鼋(yuan)(鼋。说文云大鳖也)。将诣市卖之。恭问。知其故。念鼋将死。因请赎之。鼋主曰。我鼋大头别。千钱乃可。恭问有几头。答有五十。恭曰我有钱五万。愿以赎之。鼋主喜。取钱付鼋而去。恭尽以鼋放江中。而空船诣杨州。其鼋主别恭行十余里。船没而死。是日昏暮。乌衣客五十人诣恭本家寄宿。并以钱五万付恭父母曰。君儿在杨州。附此钱归。愿依数受也。恭父母怪愕。疑恭死。客曰。儿无恙。但不须钱。故附归耳。恭父受之。记是本钱。而皆水湿。留客为设食。客明旦辞去。后月余。恭还家。父母大喜。既而问附钱所由。恭言无之。父母说客形状及附钱日月。乃赎鼋之日。于是知五十客皆所赎鼋也。父子惊叹。因徙家杨州。专勤福业。常读法华经。一时读至见宝塔品。辍(chuo)经叹曰。宝塔之内有二如来。分身诸佛其数不少。我今何为不能感见。慨叹良久。至夜忽梦一胡僧语曰。若诵此经。欲见诸佛。当解说书写流通供养。斯愿可谐。恭因发心造经一百部。未及成办。忽得重病。乃更发愿增造一千部。病既愈。即于住宅起造经堂。若纸若笔必以净心。不行欺诈。随得便营。书生常十数人。如法供给。恭亲捡校。劳不告倦。有人从贷经钱一万。恭不得已与之。其人得钱。船过中流。忽尔沉覆。钱失人活。是日恭入库。见元钱俱湿。颇怪之。后见贷人。方知没溺。一日忽有异僧年八十许。自云从龟兹(qiu ci)国来。今往罗浮山去。闻君造经。愿请一部。恭授与经。僧赠金一瓶。重四十两。愿助造经。言已而退。莫知所止。又有候志从鄱阳(po yang)来。至宫亭。有人引入庙。见神人案剑而坐。问志还识杨州造法华经严恭否。我欲寄钱一万入其功德。语已便隐。志次日至当涂。忽有一人来觅候志。乃留钱一万。逼令受之而去。志思惟。知是神钱。才到杨州以钱付恭。恭志更弥坚。造至三千部。又有渔人夜见江中火。焰焰浮来。以船迎之。乃是经一函。即严恭所造。后发愿云。无一字不经眼。无一字不用心。然严恭造经之多。至于子孙犹传其业。世号严法华也。隋季盗贼纵横。至江都。皆相与约。勿入严法华里。里赖之获全。前后所写二千五百余部。 本出灵瑞集及感通录。详见弘赞第十及现应录。

      仙翁特请一品

      昔有一法师常诵法华经。一日云游经过山路。有一仆请入山中小斋。及至门。有一老人容仪不凡。出揖(yi)迎入。敷一高座。老人请云。愿闻宝塔品。师升座。诵一遍。老人以桃一颗金一叶报之。仍命一仆送出。师出谷口。问其仆曰。老人是谁。其仆以指书师掌上。姓孙名思邈。其仆遂不现。师食桃不死。卖金暴富。 出现应录。

      空中弹指

      杨州栖(qi)灵寺僧道艺。常诵此经。每至见宝塔品。空中弹指数十下。自此之后精诵倍常。

      座上生香

      释万相。雍州万年人也。讽诵法华。兼敷义理。凡讲十余遍。曾于檐下诵经。忽有白雉驯伏左右。以手取之。初不惊扰。随相来去。或炉中火炭自然而出。或床后荐间异香频发。又于房后木上金铜龛(kan)像无何而至。青雀一双两边侍立。相收得像。鸟忽飞去。又于中夜静坐。忽然似梦。见西北天中宝塔高广严饰。望之无际。又见东北七星中七佛从星中出。金容端粹朗照赫然。相悲喜交祫。礼拜赞叹。少选之间倏(shu)然而灭。其所诵凡四千余遍。将终之际。令门人称普贤菩萨名。俄自云。普贤菩萨来。右胁(xie)而卒(cu)。春秋七十四。 出弘赞第八。

      第七段 提婆达多品 劝持品身托莲胎名标花座圣僧教诵海神请闻鸽受人身鬼脱厕报

      身托莲胎

      王淹。字公远。琅瑘(lang ye)临沂人也。祖份尚书左仆射。淹官至黄门郎新安大守。专心佛道。无懈晨昏。持诵法华积有年稔(ren)。其弟固。亦菜食。诵法华经。淹亡与固梦云。吾得生西方无量寿佛国。胎生在铁叶莲华内。五百岁方得出胎见佛。以诵法华苦到。故得生西方。以愚痴多疑。故受胎生。止报汝知。汝诵经勿懈也。于是别矣。 出弘赞第六。

      名标花座

      明州开元寺僧可久。常诵法华经。时称久法华。平生回诵持善利。庄严净土。元祐八年无病端然坐亡。过三日复苏云。吾已神游净土。其土之相与十六观经所说庄严一同。七宝池中所有莲台皆标当生者姓名。一紫金台标云大宋成都府广教院熏法华。已生其中。又一金台标明州孙十二郎。又一金台标明州久法华。又一银台标明州徐道姑。言讫复坐亡。至后五年。徐道姑果坐亡。亡时闻异香满室。过十二年孙十二郎卒。时闻天乐之声。灵瑞重叠。此本出龙舒净土文。 详见现应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08: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圣僧教诵

      隋时并州人高守节。家代信奉。而守节尤为精到。年十六七时曾游代都。道遇沙门。年可六十。自称海云。与之谈叙。因谓曰。儿能诵经不。答曰诚其本心。云即将向五台。至一处见三草屋。才得容身。乃于中止。教诵法华经。在外乞求给其衣食。节屡见胡僧来至。与师言笑终日。归去后云辄问曰识向胡僧不。曰不识。云貌似戏言曰。是文殊师利菩萨。节虽频承此告。未悟其旨。后忽使节下山取物。仍诫曰。夫女人者众恶之本。坏菩提道。破涅槃城。汝向人间。宜其深慎。节敬诺受教。下山中路乃见一女人。年十四五。衣服鲜华慈容雅丽。乘一白马直就其前。向节曰。身有急患。要须下乘。马好跳跃。制不自由。希君扶接。济此微命。节遂念师言。竟不回顾。女亦追寻数里。苦切其辞。节执志如初。俄而致失。既还本处。具陈其事。师曰。汝真丈夫矣。虽然。此是文殊师利菩萨。节尚未悟。犹谓戏言。然于此诵经凡历三载。法华一部甚得精淳。后闻长安度人。心希剃落。晨昏方便。咨师欲去。师云。汝诵得法华。大乘种子今已成就。汝必欲去。当询好师。此之一别难重相见。汝京内可于禅定道场依止卧伦禅师。节入京求度。不遂其心。乃往伦所。伦曰汝从何来。答从五台山来。和尚遗与师为弟子。伦曰和尚名谁。答曰名海云。伦大惊叹曰。五台山者文殊所居。海云比丘即是华严经中善财童子第三善知识。汝何以弃此圣人。千劫万劫无由一遇。何其误耶。节乃始悟由来。恨不碎其身骨。而愚情眷眷犹希再睹。遂辞伦返迹。日夜奔驰乃至故处。都无所见。 出弘赞第七。

      海神请闻

      释缘光。新罗人也。按梁贡职图云。魏曰斯卢。宋曰新罗。本东夷震韩之国也。光世家名族。幼归缁服。识量过人。以生居边壤。正教未融。以隋仁寿年间来至吴会。正逢智者敷弘妙典。光伏膺朝夕。数年之中歘然大悟。智者即令就讲妙法华经。俊朗之徒莫不神伏。后于天台别院增修妙观。忽见数人云。天帝请讲。光默然许之。于是奄然气绝。经于旬日颜色如常。还归本识。既而器业成就。将归故国。与数十人同乘大舶至海中。船忽不行。见一人乘马凌波来至船首云。海神请师暂到宫中讲说。光曰贫道此身誓当利物。船及余伴未委如何。彼云。人并同行船亦勿虑。于是举众同下。行数步。但见通衢平直。香花遍道。海神将百千侍从迎入宫中。珠璧(bi)焜煌(kun huang)映夺心目。因为讲法华经一遍。大施珍宝还送上船。光达至本乡。每弘兹典。自少诵持。日余一遍。迄于报尽。此业无亏。年垂八十终于所住。阇(du)维既毕。髅舌独存。一国见闻。咸叹希有。光有妹二人。早怀清信。收之供养。数闻髅舌自诵法华。妹有不识字处。问之皆道。 出弘赞第三。

      鸽受人身

      有一老僧失其名。住并州石壁寺。禅观为业。贞观年末。房楹上有二鸽雏(chu)。老师每以余食饲之。后虽渐长。羽翼未成。乃并学飞。俱堕地而死。僧因收葬。经旬日后。夜梦有二小儿告曰。儿等为先有罪。遂受鸽身。比来闻师读法华经。得受人身。儿等今于寺侧十余里某村某甲家托生为男。十月之外当即诞育。僧乃依期往视。见此家一妇双生二男。作满月斋。僧呼二孩子曰鸽儿。并应曰诺。一应之后。岁余始言也。 出弘赞第九。

      鬼脱厕报

      释慧果。豫州人也。小以蔬苦自业。宋初游京师。至瓦冠寺诵法华经。尝于厕前见一鬼致敬于果云。昔为众僧而作维那。小不如法。堕在啖(dan)粪鬼中。法师德业高明。又慈悲为意。愿助以㧞(ba)济之方也。又云。昔有钱三千。埋在柿树根下。愿取为福。果即告众掘之。实得三千。为造法华一部。并设法会。后梦见此鬼云。已得改生。大胜昔日。果以宋大始六年卒(cu)。春秋七十有六。 出弘赞第六。

      第八段 安乐行品龙天请讲鬼虎钦风仙鹤来仪野鸡转报瓶水自满异香普熏经字放光鸩毒无验

      龙天请讲

      释玄光。海东熊川人也。越沧溟求中国禅法。闻衡山思大禅师双弘定慧。兼善毗尼(pi ni)。一志径造南岳。思察其根器。授以法华四安乐行。光利若神锥。无坚不犯。禀(bing)而行之。常修精进。俄证法华三昧。思印之曰。汝之所证。真实不虚。当还本国。施设善权。敷扬吾教。光顶礼而别。即住锡江南。附舶至于大洋。偶见彩云雅乐降节而至。空中声曰。天帝召海东玄光禅师于龙宫说亲证法门。光拱手避让。唯见青衣前导。寻入宫城。不类人间官府。羽卫之设无非鳞介鬼神。师既登宝殿。次陟高台。如问而谈者凡七日。事毕。龙王躬自送别。光复登舟。舟人谓泛洋不进者半日而已。光遂至熊川翁山结茅卓锡。同类相从。乃成梵刹。南岳祖堂列二十八贤。光居一焉。 出现应录。

      鬼虎钦风

      释弘明。会稽山阴人也。小出家。止山阴云门寺。诵法华经。精勤礼忏六时不辍。每旦瓶水自满。实诸天童子以为给使也。明尝于云门寺坐禅。虎来入明堂内。伏于床下。见明端然不动。久久乃去。又时见一小儿来听明诵经。明曰汝是何人。答云昔时此寺沙弥。盗帐下食。今堕圊(读音:qing。意为:厕所,粪坑)中。闻上人道业。故来听诵。愿助方便。使免斯累也。明即说法劝化顿解方隐。明以齐永明四年卒于柏林寺。春秋八十四。 出弘赞第六。

      仙鹤来仪

      释玄璧(bi)。苏州吴县人也。住流水寺。常讲法华。猛兽毒虫妖精恶贼频繁圊中交遘(gou)遇。未尝忤(wu)其情守。常坐一床。方四尺。未尝倚卧。每讲法华二十余遍。州咸来听受。忽有一鹤从外飞来。于殿下池中三度含水喷洒于地。径诣佛边圣僧座上一立不动。直至讲了然始飞去。如此经年。后乃恒住。上堂即鼓翼引前。下讲即倾身随从。法师或令其舞。即振翮(he)顿足顾影低头乍起乍低。或来去**殊绝难以具名。数州文翰之士。莫不伟而同咏。璧后不知所终。 出弘赞第三。

      野鸡转报

      桂府城五里有雉山寺。其始者昔有一僧卓庵此地。日诵法华经。仍能讲说。忽有一雉常来伏翼听受。终第五卷雉即不来。后八年。山下民家生一男子。年始八岁不荤不戏。坚欲投其师出家。父母听之。一日僧浴。令儿净背。坚不肯袒衣。僧问其故。答曰。某前身即雉也。因听师讲诵故报为人。今腋下犹有雉毳(zhi cui)。故不袒也。僧因授是经前五卷。览同旧习。后二卷则不能也。从此山以雉名。因山置寺。寺犹存也。 此本出戒杀类见现应录。

      瓶水自满

      释僧定。不知何许人也。住江阳禅众寺。诵法华经。甚好声韵。不能谨节。流宕(dang)尘俗。然每感诸天童子为之给使。有时醉卧。法衣离身。自然卷襞(bi)引被整覆。衣服尘垢未暇浣(huan)治。乃复取之久以香洁。或瓶水自满。或地恒扫净。定眠喜唾。一时酒醒。见天童子在前。遍身咕唾(gu tuo)。自尔折节。遵修戒业。后不知所终。 出弘赞第六。

      异香普熏

      清信士央呵担。住京城西南丰谷乡。少怀善念。常诵法华。行安乐行。慈悲在意。不乘畜产。虚幻为心。名沾令史。往还京省。以诵业相仍。恐路逢相识。人事暄凉。便废所诵。故所行必由小径。低声怡颜。缘念相续。及终之时。感异香殊气充于村曲。后十年妻亡重发。唯舌鲜好。余皆朽尽。 出弘赞第八。

      经字放光

      后魏太子中庶子御史中承陆载。本吴人也。仕魏。有才调。善谈谑。而**虚净。常以佛法为意。诵法华经。末年精到。经字放光。频感舍利。 出弘赞第六。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08: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鸩(zhen)毒无验

      释法相。河南人也。东晋义熙中忽悟无常。超然出俗。廓(kuo)尔幽闭。不偶朋执。诵法华经。日夜不懈。曾因经行泰山祠。日暮因宿庙侧民家。夜起诵经。忽闻扣门声。相时出看。见有一人玄衣武冠。见相致敬云。是泰山府君。闻师诵经。故来参听。弟子庙中一石函在。多有财物。以布施师。师可开取。其石盖重过千钩。人莫胜举。相试提之。飘然而开。于是取得绢一百匹许。钱百余贯。以施贫人。济诸穷者。后渡江止越城寺。忽然失志。游宕无度。时镇北将军司马恬(tian)恶其无度。招而鸩之。频倾三钟。神色不变。湛然无扰。括大异之。惭惧悔愧。每加供养。 出弘赞第六。

      第九段 从地涌出品 如来寿量品 分别功德品冥授补阙帝亲试通赐寿题肩应病授药相师已定岂期延寿天帝相邀却向西方

      冥授补阙

      竟陵王萧子良。齐永明七年请僧云副为善知识。副共王造法华经千部。王亦澡洁中表手写法华经一部。永明十一年四月末。副梦一人送经一卷云。言有误。明日偶得一部法华。试略披看。遂见第五卷寿量品有一句异。云一尘一劫。于时募集数十部经。悉无此句。即言推义。乃是法华之极致。是以即[撗-(由/八)+早]经文。便有白鹤来翔以应嘉瑞。副后不知所终。 出弘赞第十。

      帝亲试通

      权适。字持正。安东府人也。少业文才。政和年中以宾贡入宋。配国学。擢(zhuo)为甲科第一人。将还本国。相者曰。君才高命短。年不过四十。位不过五品。宜诵大乘经以资笇(suan)禄。公心然之。约三日了诵法华经。皇帝闻之。呼令前诵。无一字错。皇情大悦。赐观音像.法华塔各一轴(zhou)。及还本国享寿攸久。历尽清华。拜为双学士。 出海东传弘录及适本传。

      赐寿题肩

      释法朗。河北武城人也。住彭城净道寺。为沙弥时。诵法华经。自少至老诵习无懈。至年五十三。开皇十三年。死经七日。见阎罗王。王前有六道人。王问初一僧何德业。初人答诵维摩经。王曰度南边立。问第二僧有何德业。答诵涅槃经十卷。王曰亦南边立。问第三僧有何德业。答诵金光明经。王曰亦南边立。问第四僧答讲涅槃经。王曰度西行立。问第五僧。答讲十地论。王敛眉而言度北行立。第六问法朗云有何行业。答诵法花经。王曰度东行立。王问第六僧竟。遣人领北行立者向地狱道。领西行立者向畜生道。领南行三僧向人道。次语法朗领往天道。令见其生处。可放还家。赐寿八十五岁。朗从天宫还。忽然而活。看左臂上隐隐有赤字。作八十五岁字。 出弘赞第七。

      应病授药

      清信女章氏。隋右光禄大夫陈陵妻也。诵法华经。每恨四体羸(lei)乏不堪久诵。忽梦僧持一梡药作**。来在章前。与之令服。章服已。经小时。因腹痛惊觉。腹痛既甚。须臾下痢(li)。纯作**。似梦所见。痢竟。所患都差。自后四体休健。常能读诵。日夜一遍无复困极也。 出弘赞第七。

      相师已定岂期延寿

      刘弘仁。年十八时任国子学生。与同志十人于相师处求相吉凶。相师皆克其富贵贫贱之时。夭寿年月之数。谓弘仁曰。年至五十一。其年四月十一日必死。弘仁时任苏州嘉兴县令。其余九人皆如相师之说。祸福不差。及弘仁十八已来。吉凶皆验。至今正年五十一矣。自度至期必死。以四月一日遂诣州与诸官僚取诀。时韩王元嘉为苏州刺史。问其所由。弘仁具陈其事。王教之修福。弘仁至四月八日遂即遇疾甚笃。王请诸寺僧尼为弘仁转法华经一千遍。至十一日转经数毕。诸僧又为弘仁更读一百遍。弘仁流汗[雨/沫]霂(mu)。所患都愈。平复如常。信知福力诚不可量也。 出弘赞第九。

      天帝邀相却向西方

      释䟦(ba)澄。少出家。精神暗钝而长斋蔬食。年二十五。发心诵法华经。愿生西方。日诵一行。或至半偈。或都不得。年登八十方始通利。后因眠息。梦见一人着朱衣武冠。手抱请疏。开示澄云。天帝遣来奉请。澄答云。贫道愿生西方。且忉利天虽是胜处。然不称贫道所愿。朱衣人于是即去。睡觉。召诸弟子述向所梦。明日又梦七宝浮图。澄身居五层上。向西望见宝绳阶道无有涯际。有二金刚执杵在两厢立。数个青衣童子捉白拂拂此阶道。问童子云此是何处。答云。此是西方。宝绳阶道来迎澄法师。睡觉述斯。以语诸弟子云。汝可贸吾三衣六物作一供斋。依语营办。斋前问大众云见千佛以不。众云不见。复问闻非常香气以不。众云咸闻。于是端坐正念而终。 出弘赞第六及现应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08: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州天下上座

      师本名抱玉。吴兴人也。母梅氏。孕协灵祥即恶薰秽。既诞。龀岁于尼总持法华寺出家。愿诵莲经。三月通贯。日持七部。年登二十。诣京受戒。时肃宗皇帝夜梦吴僧诵法华经。口出五色光。吴音清亮。洎翌(ji yi)旦。来京城僧能诵法华者二百余人并入禁中。帝视之。皆非所梦者。其时抱玉方入关。闭令问其远来之意。答云善诵莲经特来受戒也。令奏。帝即降旨召见。帝曰。朕所梦者。音容宛若。遂令上殿。赐座诵经。至随喜功德品。口角放五色光。帝大悦曰。朕梦中所睹之即此也。经才讫(qi)。赐七宝汤。令别筑香坛。专为受戒。赐名大光。封天下上座。来居千福寺。玉梵音遍满。常通帝听。又别居蓝田精舍。寺僧梦天童来降告言。大光经声通于有顶。非聊尔人也。时众咸谓师即梁朝尼总持后身。后乞归吴兴。时李伸刺于吴兴醉。于持经道场夜醒。忽见白光满室。往觇。光公宴坐持经。光起面门。经声向息。光亦随敛。李相索于空门寡信。而笃敬于师。亲着碑文。题曰墨诏持经大德神异碑。文初。师上表乞归吴兴。帝赐墨诏一道。

      第十段 随喜功德品 法师功德品埋即生莲舌常讽典窑瓦变作莲华而警俗函经化为草束而拯生经一通而更不忘发三剪而辄(zhe)自长

      埋即生莲

      绍兴末。明州奉化县有姓赵人。其母安人。重佛斋戒。诵法华经。房下有一女使。每**。久久忽记得四句。所谓青莲花香白莲花香花树香果树香。自此动静施为常吟咏不绝。人闻之谓为笑语。殊不知此女亦有用心处。一日作事乖主意。陵迟至死。遂以其尸潜瘗后园。异时忽于其上秀出青莲花一朵。香色可爱。余人不知。其由独安人默而识之。盖所诵四句经感应之如是也。安人复不匿其德。密说与虚堂法师本空。空每举以化人。宗晓尝亲闻其说。聊记于此。 出现应录。

      舌常讽典

      俗士杨难及。雍州万年县人也。幼而耿介。年将知命方祈妙典。闻法诚法师有道。遂师事焉。诚乃授以法华。数月之间悉得通利。晓夜忘疲。虽涉众务其声不辍。于后无疾奄然而终。终后焚烧。髅舌独存。试收藏之石函置法华堂。时加供养。屡闻函内讽诵之声振动石函。词句明了。闻者敬悚。知受持之力焉。 出弘赞第八。

      窑瓦便作莲花而警俗

      释慧超。丹阳建元人也。作有远量。诵法华经以为恒业。尝遇法令严峻。禁勒沙门。超潜伏瓦窑绵历多年。后时难廓清。拂衣而去。告窑主曰。贫道此中诵法华经已千余遍。可洒扫供养。勿更用之。其人不信。乃修旧贯所烧之瓦。遂变作莲花之形。周植四壁。远近见者咸叹异之。又尝在寺诵经。有一猛兽来听。超兼为受戒。略如家犬。语曰。檀越好去。即依言而返。感彻幽明。难以具记。后卧疾。弟子流涕。超曰。长生不欣。夕死不戚。乃面西而坐。奄然长往。年七十有七。即武德五十二月六日也。有门人善思者。亦诵法华万有余遍。临终之日。幡花音乐纷聆空际。在寺僧众咸悉见闻。又自见花台迎之。思乃端然拱立。合掌而化。远近观者如堵墙焉。 出弘赞第八。

      函经化为草束而拯生

      仪凤年。汝州梁县北村刘氏男。从征东讨高丽。没为奴。于辽海东岸牧马。因而寝睡。屡梦有一僧唤令入海共汝归家。若此非一。刘氏子自惟。漂落与死莫殊。频感斯梦。遂投身海浦。于水中抱得菊草一束。随波漂流浮渡海西至于岸上。行余一里。思念此草能济吾身命。却回取草解束曝之。乃于其中得法华经第六卷。遂持还。其父刘老。先缘子没蕃(fan)。遂为造法华经一部。书写清净。每事严洁。及见子到。相持悲庆。怪问所由。子具说前事。父子遂共于精舍中开视经函。乃欠第六一卷。验其子海中得者。果是其父为子所造之经。纸墨佥同。宛然符会。 出弘赞第十。

      经一通而更不忘

      清信士谢智藏。雍州蓝田人也。虽处田家。恒持五戒。因缘暂至县下。见寺中有沙门讲法华经至第六卷。持经眼耳鼻舌身意功德。乃即发心归家诵持第一卷。除人事外不曾休息。其人心愿更进。余卷既远。居田无人教授。思遇明师。经于数年。忽见一波罗门僧来扣门谓藏曰。汝有食不。乞我一斋。智藏欣然。随家所有如法供设。僧既食毕。谓智藏曰。汝欲得受法华经者。可将本经来。智藏欢喜。深适所愿。即授其经。一从闻受。更不忘失。受经既了。僧忽不现。智藏情甚惆怅(chou chang)。不识神人。自师去后。但闻异香。数日不绝。 出弘赞第八。

      发三剪而辄自长

      释弘照。年二十出家。即诵法华。数月便度。卜宅终南。誓诵千遍。频感具祇(zhi)潜来翼卫。又逢深雪。面唯一斗许。二十余日食之不尽。乃与友人履信及一居士移往寒山。并结草庵。更修前业。忽一蛇长百尺。斑文五色。头高丈余。直来庵所低身俯听。照初惊惶战栗。不敢视之。起大悲心。发深重愿。合掌流泪抗声终部。蛇少选而退。自尔频来不息。照虽颇知无害。然恶其腥臭。惧其形状。令居士驱之。其乃以绳缠颈引致深丛。系于大树。至夜。照信及居士同梦一女人掩泪泣而前曰。弟子是此山神女。性乐闻法数。以秽形干突法众。今被驱系。辞师远去。不复闻诵大乘。以此为恨。照等各自惊觉。遽(ju)相征问。所梦既同。疑其致死。即执炬往看。果有斯事。居士呼泣投地。披诚忏谢。就其尸所共为诵经。又欲设千僧斋。乃于庵侧获银数饼。下山馔(zhuan)会。恰然周足。尝行至一村。有贫女刘氏请留供养。照愍之而止。于七日中罄(qing)其所有。照便欲去。信女启劝复留。更无资货。遂剪头发以买斋食。更经七日。照复欲去。贫女悲泣固留。因复停止。女卖发之直用之已尽。忧恨通宵。莫知出处。忽以手摩头。觉发生如故。惊喜踊跃。即便更剪。复经七日还长如前。凡经三剪。照以淹留留久。执持衣钵决不肯住。女乃顶礼具**。师自有料。照等闻此。噎不得言。悼啧微躯。当斯厚意。照于永淳中忽无疾终于甘泉。寺四辈聚火烧之。唯舌不然。红赤如本时。庆喜寺寺主戒因等。行颇流俗类。不信有之。乃与合寺僧徒士俗五百。柴炭数车。更烧十遍。形色俨然。方皆悔伏。其舌盛以香函。流传供养。 出弘赞第八。

      第十一段 常不轻品 如来神力品 嘱累品芝生墓侧莲出舌根舍利流出于金文光明照耀于宝塔瓶水冬温夏冷天兵匝地盈空

      芝生墓侧

      清信士韦仲圭(gui)。临邛(qiong)人也。天性孝弟。武德中父遘(gou)病。仲圭勤于孝养。父之卒也。舍遣妻妾。庐于墓左。尤信佛教。诵法华经。昼则负土成坟。夜则诵经。精勤不倦。常有猛兽夜至庐前。蹲踞(dun ju)听经久而不去。仲圭正念曰。不愿猛兽之相逼也。兽即起去。明旦见绕墓生芝草七十三茎。当坟前者行列次第如人种植。皆朱茎紫盖。盖径五寸。光色异常。邻里以告州县。时争君昌为刺史。说裕为别驾。共至墓所嗟叹(jie tan)。采芝草对奏诏表门闾(men lv)。后不知所终。 出弘赞第八。

      莲出舌根

      释智业。俗姓杨氏。住杨州长乐寺。精勤戒业。诵法华经。隋大业末年。宇文化及在杨州作逆。杀炀帝于宫闱(wei)。于时天下崩离。百姓饥馑(jin)。斗米万钱。智业时在别院。居一小屋。专诵不辍。遂饿死房中。无人收葬。此屋因复倾倒。业尸骸竟在其下。及义宁初平定之后。其处忽生一茎莲花。光色异常。道俗惊嗟。莫知其故。时寺僧有耆(qi)旧者乃语曰。此地会有一僧。专诵法华。于时既属丧乱。于兹舍命。无人埋殡。骸骨在此。必是僧之灵也。乃寻掘花根。其青莲花乃从髑髅中舌根下生。舌如生存。都不烂坏。寺众乃将舌及花上堂。鸣钟集众为转法华。其舌闻经犹能振动。道俗闻之观者如堵。莫不嗟叹(jie tan)咸发胜心。 出弘赞第七。

      舍利流出于金文

      释智俨。同州人也。年至十三忽遇梵僧出家。住戒业寺。遍学法华.维摩.般若等。并穷其了义。遂当法匠。实所谓高洁法师。言行兼至者也。显庆三年。太州仙掌县道俗请俨于灵仙寺讲法华经。俨于寺僧还香房居止合舍。初夜取法华经舒披案上。方欲寻读。于时还香并侍者三人并在其处。俨焚香未讫。忽见经上佛字中出三舍利。五色光明散满经上。流行不住。还香等遍告寺僧俱来礼拜。欲共收取舍利。舍利还流入于佛字。僧等礼拜悲泣。然香发愿。更睹真容。舍利还从佛字中出。流行不住。少选之间。别于他佛字中相从隐没。俨讲法华凡数十余遍。感灵获瑞难以具言。将终数日。处处巡行。法朋旧识人人共别。忽一旦洒扫庭院。端坐入定。于是而终。忽有异香氛氲(fen yun)满院。经余七日。亡后数年其舌不坏。𩯭(xu)发加长二寸。颜色如旧。识者以为得道之流也。 出弘赞第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08: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明照耀于宝塔

      左仆射宋国公萧瑀(yu)。字时文。高祖梁武帝。父明帝。公深信释典。时处会宴。每来别赐素食。公虽参国务而诵念无亏。手着法华义记凡十卷。时于第四为子侄讲之。疏成之日。梦多宝佛塔炳耀空中。因召名工造兹妙塔。 出弘赞第三。

      瓶水冬温夏冷

      长干寺东阇梨。诵法华经。甚有节行。每有所诵。瓶水冬温夏冷。略为常候。 出弘赞第七。

      天兵匝地盈空

      释玄秀。少出家。住黄州随化寺。常诵法华。每感征异。时属炎暑。同友逐(zhuoip[89)凉。遣召秀来。欲有谈笑。既至房前。但见羽卫严肃。人马伟大。怖而返告。同往共观。如初不异。转至后门。其徒弥盛。上望空中。填塞无际。多乘象马。类杂鬼神。乃知其感通也。置而遂却。明晨惭谢。朋徒遂绝。秀专斯业。隋末终寺。 出弘赞第七。

      第十二段 药王菩萨本事品自识前身难通二字檀香远达佛手亲摩药精入怀池水疗病癞疮(lai chuang)即愈气力郁增急疾乃瘳(chou)大风亦利

      自识前身

      隋开皇中魏州刺史崔彦武。受职行郡。至一邑(yi)。忽谓从者曰。吾昔在此邑中为人妇。今知旧住处。因乘马循巷屈曲至一家。命扣门。主人老翁开门请入。武升堂而坐。老翁曰官人何事至此。武即言。吾前身是汝之妻。老翁曰凭何为验。武曰。吾昔诵法华经。并金钗五只藏东壁中。去地六七尺。其隆高处是也。其经第七卷后一纸。火烧失去文字。吾今诵此经。其后恒忘失也。令人穿壁高处。果然得经。火损后纸。并获金钗。一如其言。主人泣曰。亡妻在日。常诵此经。金钗亦其所有。彦武又曰。庭前槐树。吾昔产时解头发置树空中。令人探之。果得其发。主人见已悲喜交集。武即留衣物赐之而去。 出灵瑞集.弘赞传.现应录。

      难通二字

      释某。失其名。住秦郡东寺。有沙弥诵法华经甚通利。唯到药草喻品叆叇二字。随教随忘。如是至千。师苦啧之曰。汝法华一部熟利如此。岂不能作意忆此二字耶。师夜梦见一僧谓之曰。汝不应啧。此沙弥前生在寺侧东村受优婆夷身。本诵法华一部。但其家法华当时药草喻品白鱼食去叆叇二字。于时经本无此二字。为其今生新受。习未成耳。其姓名某。经亦现在。脱不信者。可往验之。师明旦就彼村访问此家。言毕问主人云有何经书。答云有法华经一部。索取看。药草喻品果缺二字。访云。是太儿亡妇生存受持之。计亡已得一十七年。果与此沙弥年时胎月相应也。沙弥后不知所终。 出弘赞第六。

      檀香远达

      师讳灌顶。吴越王谥号总持。生于章安吴氏。三岁时便能随母称三宝名。禀承天台定慧之法。晚至称心精舍。长讲法华。化流嚣俗。时有法龙村人。去山三十里。染患将绝。其子奔来求救。师为转法华经。焚栴檀香。病者遥闻香气即愈。 出弘赞第三及现应录。

      佛手亲摩

      宋朝罗玙(yu)。妻费氏。宁州人也。费信敬三宝。诵法华经。数年之间勤苦不懈。俄而染患心痛。浸成极热。阖门惶惧。费作念言。我诵经勤苦。必有善祐。终不因此至死地也。既而睡卧。即夜佛身舒手过窗以摩其心。内外皆都。金光满室。又闻异香袭入。自此病愈。见者莫不生信。 出弘赞第六及现应录。

      药精入怀

      释净见。不知何许人也。童稚出家。多住崇高及龙门山。诵法华经一万三千部。既诵持积久。身力疲困。过二十余年后。忽闻住处北边有诸小儿言语闹乱。转觉烦闷。亦不测小儿从何所来。有一白头老翁著白练裙襦(qun ru)。每参问云。禅师四大何如。师答渐觉羸顿。又不知何处得多许小儿日相烦乱不复可忍。老公云。师往其戏处坐。待彼脱衣入水洗浴。师随抱一小儿衣还。若来取者慎勿与之。其若骂师师慎勿应答。弟子自来语之。见随老公语往俟(si)之。诸小儿果脱衣入池洗浴。乃抱小儿衣还房。小儿寻后索衣。见忆老公言嘱永不还之。小儿即恶口毁谤禅师及宗祖。师亦不应。白头老公寻至。语小儿云。汝入师怀里。小儿初不肯从。老公驱逼数回。始入见怀。没在腹内。老公问师四大何如。见云气力胜于从来。老公寻去。自尔已后气力休强。诵数倍。识者云。此当是普贤菩萨令山神驱诸药之精变为小儿。使其服之。除疾病耳。见后不知所终。 出弘赞第六。

      池水疗病

      释僧明。住濠州石门山。于山顶石山累砖造弥勒天宫一所并弥勒像常。诵法华经。每闻空中弹指及称善哉声。至天监年中奏启梁武请欲焚身。频烦再三。方蒙闻许。乃于弥勒宫前方石上遂其先志。身并灰烬。唯余一甲。烧讫。其氏方四五尺。忽陷成池。信宿花生鲜荣绝代。诸饮池者疾病皆愈。后人造一小像重烧此甲。以灰涂之。人或玷污像即移去。其行道之处皆悉生花。大如梨枣。数过千百。现有表塔。具旌(jing)其事。 出弘赞第五。

      癞疮即愈

      唐绛州孤山陷泉寺。有法辙(zhe)禅师。山行见一癞人在土穴中从师乞食。师悯之。引归寺中。仍凿土穴安之。授与衣食。教诵法华经。其人素不识字。加又凡鄙。师句句授之。终不辞倦。诵之将半。忽梦一僧指教。自后渐觉聪慧。及五六卷。身疮渐安。一部通利。四大专苏。佛言病之良药。斯言验矣。 出灵瑞集.弘赞第八及现应录。

      气力郁增

      释僧欢。出家住金陵治城寺。本羸病。乏气力。乃志心于寺塔下忏悔。祈请恳到。诵法华经不辍(chuo)。于小时间郁然旋力。寺塔前有两石狮子。形甚重大。欢忽以两臂各贯狮子腹下。擎之而走。行十许里。都不觉倦。 出弘赞第六。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08: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急疾乃瘳

      赵仠。受性贞固。不幸遭急发之疾。虽种种治。无一验效。遂秉志诵莲经。厥(jue)疾顿愈。仠自是常诵不怠。乃与阴阳僧日资.演源并缁(zi)素若干人结法华徒。同修佛慧。

      大风亦利

      释亡名。不知何许人也。不幸遭黑癞(lai)。万方无效。忽闻法华是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誓志全诵。厥疾乃瘳(chou)。又有南台录事刘氏。亦感此疾。虽种种治。无验。一日亡名路逢刘氏曰。我亦曾得此病。赖诵莲经即得除愈。刘氏于是生决定信。即觅莲经。手不释卷。一部乃毕。忽梦有异僧以手摩挲身已。即以艾炷(zhu)浑身灸(jiu)之。惊骇即觉。白汗如流。身心豁然。如云雾拨。平复如旧。

      第十三段 妙音菩萨品亡母脱苦神人住空水不能漂尸不生臭虎吼退贼字化为金

      亡母脱苦

      长安通辄(zhe)坊刘公信。妻陈氏之母因病先卒。后陈氏暴亡。见一人引入地狱。备睹诸罪相。后见一狱。石门忽开。母在其中受极重苦。母见女曰。汝可为吾写法华经一部。使吾脱免。言已门闭。陈氏再苏。说之。公信。即凭妹婿赵师子写是经。忽有经生持新写莲经一部来贸钱。赵言幸有此经可赎之。不必写也。刘从之授与陈氏。陈氏一日设母食。乃梦母曰。吾先令汝写经一部。何不为之。女曰已为赎一部讫。母曰吾为此经增受重罪。狱卒(zu)打吾脊破。以不合取范家经为己有故。女梦觉。急请人书之。经成。又梦母报曰。吾承经力。已脱冥司。好处安身。今来报汝。汝当信心。好住世间。及询前经。果是姓范人写。唐龙朔中也。 出法苑珠林传。释道世撰。也有一百卷入藏本。

      神人住空

      释玄真。寿春人也。居永福寺。诵法华经无时懈息。时于秋天月夜持诵此经。至第七卷方半。比房有一沙门忽起如厕。乃见庭中有大人形影。因举头四望。即观空中有一神人嶷然而住。此沙门因立足瞻仰。更不移步。久之经文亦了。神忽不现。其僧从此始学诵持。终身不懈。 出弘赞第八。

      水不能漂

      唐武德中苏长授巴州刺史。带家族赴官。因渡嘉陵江。中流风作。船帆倾没。男女六十余人一时丧失。唯一女使常读法华经。浪入船中。女乃头戴经函。誓与俱没。既而女即不沉。随波泛泛。顷刻至岸。捧函而上。开视其经。了无沾湿。此女后嫁于杨州某。笃信读诵。愈于旧也。 出法苑珠林传又出弘赞第九及现应录。

      尸不生臭

      道士史崇。长安郊南人也。小属道流。早预黄巾。住玄都观。后忽发心诵法华经。日恒一遍。私立佛像六时礼忏。每为诸道所嫉。因兹返俗。弥精讽诵。后忽染患身亡。时在盛夏。一无变坏。唯闻香气。亲里敬之。凿龛安。堵侧时时常闻妙香。后经年。余筋肉都尽。唯舌形颜色与常人不异。或有疑骇之者。乃火烧不变。斧斫无损。远近见闻。信倍恒百。 出弘赞第八。

      虎吼退贼

      释法爱。长沙人也。诵法华经。因缘往交趾。值交人反乱。爱随例藏避。忽为五贼所得。置在一处。口云待我食竟杀却道人。爱乃见壁边有一槊子。挟将出外。向北直走。贼食竟起。遥以见爱。奔驰竞往。爱到一棘(ji)林即投中隐避。乃遇两虎相抱而卧。虎见爱来。并举头看爱。爱转惶惧。口云。二檀越。贫道被贼逐。急投檀越。愿将接救护。二虎即出外奋迅惊吼。贼便退散。爱又北走。虎随送之。到一水边。见人持数片饮食授与爱。爱而食之。气味甚美。即便渡水上洲。虎亦舍去。仍宿洲上。又遇二人亦同在宿。大设异味。至晓方别。仍又嘱云。但北向行。自当得脱。于是北出三十余里。乃逢旧知。相见欢喜。始得免脱。爱后向道俗说之。不知所终。 出弘赞第七。

      字化为金

      张万福。贞观中为洛州刺史。其人性粗犷(guang)。不甚敬信。初至任所。问访左右管内有何德行众僧。左右报云。廓下有一尼。名妙智。甚精进。又造一部法华经。如法受持供养。缘此誉满乡闾(lv)。万福试使人索经来看。尼闻刺史索经。拒而不与。为使君不护净。又未斋洁。万福大嗔。更使人往。尼不敢留。即付经去。万福得经。竟不洗手即取经开卷。中并黄纸。遂无一字。万福大怒。曰此妖老妪。何由可耐。即命左右追取尼来。使往语尼曰。师经上并无一字。使君大嗔。令追师来。尼甚忧惧。莫知所由。汗流浃体。随使往至刺史牙门。入屏墙。尼见一双金刚手擎(qing)杵棒。如似授尼。尼遂心安。即入至刺史前。其经文并在空中化作金字。刺史见尼至。并见金刚及金字在虚空中。因即惊惧走起。下厅号啕悲泣谢罪忏悔礼拜。遂即回心信向。发愿造法华经一千部。通十方供养。仍自受持。不敢懈怠。自刺史归向之后。人皆以法华为业。万福乃问造经由绪。尼曰。欲造经之时。于山中先种谷树。每用香水溉灌。令得滋长。树成之后。以香水和泥造作纸屋。乃采取谷皮。雇匠如法香水清净造纸。募访能护净之人。后有一江南人士。年可二十四五。应募为书。其书经屋还以香水和泥清净造屋。书生着新净衣。未写经前预四十九日护清净斋。然后始书。每出讫。改易衣服。洗浴毕。然后始就书。书时尼手执香炉胡跪经前。供养书生。如是不阙(que)。经了。庄严成就。乃作僧尼男女四色人衣各十通。每来借经。预令七日护净。兼与新衣着。然后始付经。如是恭敬。永不亏阙。 出弘赞第十。

      第十四段 普门品

      火不能烧

      沙门法智。为白衣时。独行大泽。猛火四面一时俱起。自知必死。乃合面于地。至心称观音。怪火不至。举头看之。一泽之草纤微皆烬。唯所伏地火不烧耳。因此感悟。舍俗出家。 出晋朝谢敷观音传。

      水不能漂

      中书令岑(cen)文本。江陵人也。少怀正信。常诵法华普门品。过吴松江。中流风作。人船俱没。文本浮在水面。闻人语曰。但念佛诵经。必不死也。如是者三。自此随波达于址岸。后于江陵设斋。僧徒并集。有一僧独后去。谓文本曰。天下方乱。君幸不遇害。当逢大平。致富贵也。言已而去。文本忽一时食梡中得舍利土颗。获大平富贵。皆如僧言。 出灵瑞集及现应录。

      又海滥县有人落水。同伴皆沉。此人称观音。遇得一石。困倦如眠船。见两人乘船唤入。开眼果见有人船。送达岸已。遂不见之。 出谢敷传。

      脱罗刹难

      外国百余人从师子国向扶南。忽遇恶风堕鬼国。鬼便欲食。一船人众怖称观音。其中有一小乘沙门。不信不称。鬼便索之。心怖。称名亦免。 出谢敷观音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08: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风吹其船舫

      新罗时有女名宝开。居王京。隅(yu)金坊。有一子名长春。随商舶(bo)泛海而去。过期不知所之。朝夕思念至于憔悴。幸闻普门示显神通之力。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称其名故。即得解脱。便生深信。就敏藏寺观音像前约一七日精勤祈祷。至七日忽感长春执母手。惊喜哭泣。寺僧怪问所由。春曰。离家泛海。忽值恶风。同船之人皆葬鱼腹。余独乘一板至于吴。吴人收之奴。使之耕于野田。忽有异僧来谓曰。忆汝国乎。余即跪曰。有老母在。恋慕无极。僧曰。若欲见母。随我而来。言讫东行。余随之。有一渠僧乃执手超之。昏昏如梦。忽闻母语。到此敏藏寺像前。虽审知我母。犹疑梦中矣。即天宝四年乙酉四月八日申时离吴。戌时到此堂中。景德王闻而敬重。优颁(ban)信贿。永充供养。每于月生八日。幸寺礼赞。永为定式。宝开与长春约结邻里清信士女。特成金字莲经一部。每至春三月为立道场。敷宣妙理。精修礼敬。仰赛玄恩。 出敏藏寺记又见鸡林古记及略传弘录。

      刀段段坏

      晋太中彭城有一人被枉为贼。其人本曾供养金像。带在髻中。后伏法。刀下闻金声。刀三斫颈。终无异。解看。像有三痕。由是免罪。 出谢敷观音传。

      又有高简。犯法临刑。一心归命。下刀。刀折绞之寸断。遂卖妻子及以自身。起五层塔。

      枷锁(jia suo)自脱

      晋有张畅。为谯(qiao)王长史。王与畅因事系廷尉。畅夙(su)有正信。便即发心诵法华普门品一千遍以求脱免。念言之至。枷锁寻即断坏。二人俱得。 出晋谢敷观音传及现应录。

      又盖护。山阳人。系狱应死。三日三夜称名无间。眼见观音放光照之。锁脱门开。寻光而去。行二十里。光明方息。 出处同上。

      贼不能害

      晋隆安中僧慧达于山北陇(long)掘甘草时。羌(qiang)人饥荒。捕人而食。达为所获。置之构中。择肥者先食。达惧甚。一心称观音名。诵普门品。食人取尽。唯达与小儿在。命只一日耳。达持念不舍。至旦忽一虎自草中跳出。咆吼震山。诸羌畏走。虎乃啮(nie)构而去。达与小儿奔走得免。 出天台别行疏。

      又尚书徐义。秦末兵革蜂起。贼获徐义将欲杀之。乃埋两足。编发于树。夜中至心专念观音。有顷得眠。梦人谓曰。今事极矣。何暇眠乎。义便惊起。见守卫人并疲而睡。义乃奋动。手发既解。足亦得脱。行百余步。隐草丛中。便闻贼追。火炬星陈。竟无见者。天明贼散。遂免之。 出谢敷传。

      求男得男

      晋时益州孙道德。年过五十未有子息。有僧令其至心称诵观世音经。其即依之。少日之中而自得梦。妇即有孕。遂生男也。 出谢敷传。

      现身说法

      唐大和中。文宗嗜(shi)蛤蜊(ge li)。㳂(yan)海官吏先时递进。人亦劳止。一日䘖(yu)馔(zhuan)中有擘(bo)不张者。帝以其异。即焚香祷之。俄变为菩萨形。梵相具足。即贮(zhu)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美彩。赐兴善寺。令众僧瞻礼。因问群臣斯何祥也。或言大一山有惟政禅师。深明佛法。博问强识。帝即令召至。问其事。师曰。臣闻物无虚应。此乃启陛下之信心耳。故契经云。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帝曰。菩萨身已现。且未闻说法。师曰。陛下睹此为常非常耶。信非信耶。帝曰。希奇之事。朕深信焉。师曰。陛下已闻说法了。时皇情悦豫。得未曾有。诏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以答殊俗。 私云。菩萨以身为舌而说。文宗以心为耳而听。

      显童女身

      马郎妇。不知出处。大唐隆盛佛教。而陕右俗习骑射。篾(mie)闻三宝之名。妇悯其愚。乃之其所。人见少女风韵。单子欲乞为养。女曰。我无父母。亦欲有归。然不好世财。但聪明贤善人能诵佛经则愿事之。男子众皆聚观。女即授与普门品若。能一夕通此则归之。至翌日。诵彻者二十余辈。女曰。女子一身。家世贞洁。无以一体事多人也。可更别诵。因授以金刚般若。至旦背者十数。女更授与法华经七轴。约三日通之。至期独马氏子能彻。女曰。君既能过众人。可白父母。具媒娉(ping)送礼。然后成姻。乃马氏以礼迎之。女将至门且白。适以应接体小。少不佳。愿求别室。俟安与君相见。因顿止他房。筵(yan)客未散而女命终而坏烂。乃卜葬之。未数日。有僧紫伽梨(qie li)。姿貌古野。来寻女子。马氏引之葬所。僧即以锡杖拨开沙土。见尸已化。唯金锁骨存焉。僧取就河浴洗。挑于锡上。谓众曰。此圣者悯汝等不信正法。方便谕化。当思善因。免堕苦海。忽然凌空而去。众见。悲泣瞻礼不已。自尔一境奉佛诵经。由女之力也。山谷道人观音赞云。

     若欲真见观世音  金沙滩头马郎妇

      平江万寿体禅师颂曰。

     十分美貌谁家女  百倍聪明是马郎
     堪笑金沙滩畔约  始终姻娅(yin ya)不成双

      显比丘尼身

      新罗憬(jing)兴国师。住京师三郎寺。病久不瘳(chou)。有一尼请看门人引视之。尼曰。师虽悟大法。合四大为身。岂能无病。病有四种。从四大生。一曰身病。风黄痰热为主。二曰心病。颠狂昏乱为主。三曰客病。刀杖所伤动作过劳为主。四曰俱有病。饥渴寒暑苦乐忧喜为主。其余品类展转相因。一大不调。百病俱起。今师之病非药石所疗。若观戏谑事则理矣。于是作十一样面而舞之。师视诡谲(gui jue)之态。颇欢悦。不知病之去也。尼出。师使迹之。入南花寺佛殿而隐其所。持竹杖在十一面观音像前。 出海东高僧传第五。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08: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段 陀罗尼品 妙庄严王品 普贤劝发品崇自出窦鬼乃扣头阎王指送第四天菩萨来乘六牙象

      崇自出窦

      宋建初中。有僧普明。少出家。性纯素。常蔬食布衣。以法华为日课。诵时有别衣别座。未尝混杂。每诵至劝发品。即见普贤乘象前立。乡人王道真妻病革。请师持咒。方入门。病者闷绝。忽见一物如狸。长数尺。从狗窦(dou)出。其病即愈。又尝行水旁。有巫者云。神明见明法师悉皆奔走。 出弘赞第六及现应录。

      鬼乃扣头

      宝通。梵行精修。长诵法华陀罗尼品。稍有灵异。时杨桥村有赵氏家。妻为神所魅。请通持咒。通既至。神即现形。通告曰。神在村中。合当兴福。如何反魅于人。神曰。非弟子事。此乃部下小鬼耳。遂呼小鬼至前啧罚。赵妻因此得差。续后赵妻之病仍发。歌吟竟日。又来告通。通又至。见所责鬼在病床前。通曰。前曾诫治。那得再来。汝若不去。吾当诵咒。令汝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也。鬼乃扣首求哀。不烦咒也。从此病差。鬼不复至矣。 出灵瑞集及弘赞第七.现应录。隋开皇年中事。

      阎王指送第四天

      释道琎(jin)。荆州人也。讽诵兹(zi)典。布衣一食。殆有遇人之量。止辨才寺。忽体仆息微。经数日。自见冥官追录。将至王前。王曰。师诵法华。律行清净。应生第四天中。慈尊众所弟子。罪恶之身。恐不复相遇。故欲见师。愿垂救也。琎遂暂苏。向诸僧具说。言讫而卒(cu)。 出弘赞第八。

      菩萨来乘六牙象

      高丽时有僧。失其名。在灵岩寺东林诵法华经。每精诚恳到。中表洁净。焚香礼佛。以求证验。初有大蛇及雉鹿俱来立听。诵讫乃散。中时山神将食自来供养。后忽见光明从东山而下。有大菩萨乘六牙白象。大众围绕。直至其前。僧望光拜。庆悦深至。疑义阙文皆为敷释。余众但闻异香。经久方隐。 出弘赞第七。

      第十六段幼尼诵出真诠侍女冥通梵部舟人护涉天乐来迎深敬辩山人之精书堪歌崔牧伯之庆会光明出于口角菡萏(han dan)生于舌根宝岩徒之或讲或疑莲华院之若读若说珍禽现瑞亡妹告征诵舌长存烧经不改经无一字爪生五花

      幼尼诵出真诠

      梁大学博士江泌(mi)女。少而出家。名僧法。年八九岁。有时静坐闭目。诵出一卷法华经。杨州道俗咸称神授。费长房云。验于经论。斯理皎(jiao)然。是宿习来。非开神授。即是次生事。忆而不忘。其神功乎。 出弘赞第二。

      侍女冥通梵部

      尤肃机崔义起有一突厥(tu jue)侍女。素不识文。于麟德中病死。经夜见一梵僧。突厥求哀。僧以锡扣其顶。教诵法华经一部。言作梵音。比晚乃苏。自陈其事。家人不信告义起。起试之。突厥便诵经如流。即请西域梵僧来听。侍女所诵之经。自首至尾言音通正。一字不遗。时以奏闻。上云冥道如此。岂得不信。当时朝臣无不知者。 出弘赞第八。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08: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舟人护涉

      僧智聪。住杨州白马寺。寻渡江住安乐寺。值隋国崩。思归无计。隐江荻(di)中诵法华经。七日不饥。恒有四虎驯绕。忽见一老翁腋下挟小舟来曰。师欲渡江即上船。其四虎见而泪出。聪曰。持危㧞(ba)难正在今日。即同四虎利涉南岸。船及老人忽然不现。聪领四虎止西霞塔西。经行禅诵。安众八十余人。若有㐫(xiong)事。虎来大吼。由此惊觉。至贞观中。年九十九。于佛降生日熏炉遍礼圣像。还归静室。端坐而化。 续高僧传。出弘赞第八及现应录。

      天乐来迎

      释智友。蒋州人。住普云寺。诵法华经。略无弃日。每诵经之时。必执炉闭目。香烟不绝。凡经四十二年。前后总计将五万遍。所用澡瓶居常溢满。贞观八年无疾坐卒。将终之日。有天乐来迎于房户空中。繁会良久。又有香气惹空。充塞院宇。久之而灭。弟子及道俗千有余人迂[木*(合/(冓-再+(冓-冉)))]于东南。坐尸树下。经宿就视。莫知所在。 出弘赞第八。

      深敬辩山人之精书

      山人洪辩。淳昌赵氏子。出家于曹溪。中高科。往入巨渗(shen)山庵。精进持戒。一字一拜。书法华经一部。极尽庄严。朝夕礼拜供养。适有倭(wo)国僧来见。恳求之乃付嘱流通。其僧顶戴赍(ji)归本国。船中放光。到已安崇福寺道场中。众僧礼敬。感得舍利。后一年道人法行随使舸(ge)入彼国。亲见而来。即中统元年庚申(geng shen)也。 出海东传弘录。

      堪歌崔牧伯庆会

      少卿崔[王*鄰]将赴官罗州使。宋人杨赫推命曰。宜精设大会。供养大乘。则必当远到。公及下车。请圆妙结夏安居于云谷寺。及指挥使行色近境。公入官时。小婢(bi)忽得颠狂。种种对治。婢即语曰。我非颠狂。我是乳母之夫某也。物故许多年。冥游未得超升。今幸竭诚张皇梵席。欲问一二大旨。然守护神将呵禁不入。彷徨(pang huang)门外数日矣。非但某耳。先亡亲属某与某亦欲闻法。随我来耳。然饥渴害志。请先酬酌。又令吾辈至云谷寺。呼名许入于道场。冀(ji)得度脱。公闻之怪甚。送客已。到寺一一如其呼名设席。使之闻法。公自是常读莲经。翌(yi)年秋召为右承宣。不数年拜相。至门下平章事。立极人品而卒。 出海东传弘录。

      光明出于口角

      僧亡名。寓尚州小寺。常以阴阳占卜出入里闾。男女皆迎之问祸福。以此资衣食。一日官厅设法廗(dai)。州内诸寺典香者咸会焉。亡名虽预。只是阴阳僧。居众末。皆忽之如草。比及夜半。灯烛已息。昏昏假寐(mei)中。忽见光明如灯火。众皆惊起。试寻之。乃从亡名口中出也。因委问其由。答曰。予扶身术数。反愧(kui)黑业。内自忏悔。但诵课莲经有年矣。诸僧皆叹伏修敬焉。 出海东传弘录。

      菡萏(han dan)生于舌根

      尚州户长金义钧。常乐读法华经。募劝耆(qi)老少壮道俗分为二徒。每月六斋日召耆老于私弟习诵莲华经。经毕略以茶果慰之。及集少壮。则并置酒侑之。自此少壮之发心不饮者。壮入耆老徒。时人戏曰某与某已入无酒法华徒。某与某犹在有酒法华徒。其随机激发如此。比及无常。葬于山麓(lu)。莲华发于冢(zhong)上。 出海东传弘录。

      宝岩徒之或讲或疑

      松京宣祺门右臂。有岭连亘。垂及保定门者。曰德山。山之乾维(qian wei)有一兰若。曰宝岩。楼阁开豁。坐见山川缥缈之外。东北里致仕卿(shi qing)相若林。枢(shu)密千表。秦尚书世仪。梁大卿栋材。与诸退老并散逸四十余人。同结法华社。每月六斋日各持科本莲经。差一人别座。点破科端。销释义理。诸耆老证听。或设疑问。如是次第轮环相续。益欲人人之尽能解说也。至十五日则精设妙馔。供养弥陀。合院设斋。过夜精勤。同回向净土。故至临终之际。如意自在者不绝焉。 出海东传弘录。

      莲华院之若读若说

      松京骆驰桥东巷。有一招提曰莲华院。凡城南里清信士辈结法华社。每月六斋日同会于此。若读若说。其所以凭仗妙乘。回向净土者。多与宝岩社相为甲乙。

      珍禽显瑞

      居士崔彪(biao)。耽(dan)津人也。闻圆妙结于宝月山。与堂弟弘请创于万德山。各占构堂宇。甚有力焉。平生未尝现嗔怒相。其子往邻邑。忽为大虫所害。彪为辨纸墨。请山人一如书法华经。忽感青鸟来入经室。貌甚闲暇。如是者至于再三。洎(ji)经将毕。梦亡子告曰。因写经力。得为纯善美丈夫身。

      亡妹告征

      女右侍禁金轼之第二女也。其弟道人之虚。常诵莲经。女忽遘(gou)疾。命终托之虚告曰。请为我设法华胜筵。用助超升。时之虚住穴古寺。得得来家。即洒扫私弟。约一七日。请持经开士六时精进。至罢席日。金氏又现梦曰。暂间经力。得生胜处。后虚到社。委说如此。

      第十七段

      诵舌长存

      秦州权氏女。常诵法华。死后十余年。其家改葬。见其骨肉略尽。唯舌如生。 出弘赞第八。

      烧经不改

      贞观五年。隆州邑西县令狐元轨。信重佛法。写法华.金刚.涅槃等经。恐致讹误。遂凭土坑禅师捡挍(jiao)。写已即带往岐州庄所。一日他行。其庄为外火延烧。一时荡尽。元轨回。嗟叹莫穷。因令人拨灰取金铜轴头。忽见诸经完然。**犹不改。但金刚般若首题焦黑。自言所因。乃初写时有官人能书。其人行急。不获洁净。直尔立题。由是被焚。 出弘赞第十及现应录。

      经无一字

      唐武德中。有尼法信。通持法华经。仍欲精写一部。遂访书人。倍酬其直。别置堂户令书之。每一起一浴。更着净衣。仍于案上。壁凿通外。加一竹筒。书生凡出息。辄含竹筒吐息于外。写经七卷。八年乃终。设斋庆忏。立净道场。香花崇奉(chong feng)。至贞观十三年。有龙门寺僧法端常讲是经。以此尼经本精至。遣人往请。固辞不已。而自送去。及讲法开读。唯见黄纸。了无一字。端惭惧。即还之。尼知有所犯。即以香汤灌涤其函。顶戴绕佛行道凡七昼夜。及开视之。还复如旧。 本出法苑珠林.传弘赞第十。

      爪生五花

      尼。高邮县人。志节霜净。言行冰清。诵法华经。不舍昼夜。初诵一卷。忽于右手爪上生一花。状如绫丝。次至五卷。五指爪上皆生一花。诵彻六七。掌并二花。大过爪上。由是声传阙(que)下。陈武皇来入看之。从此郡人呼为花手尼。 本出灵瑞集。

      法华灵验传卷下(终)
      No. 1539-A

      最乘之法。非后学所能辩。必考是法之验。然后而人信之。自法华东译以后。诸家章疏盖多。而智者解释独行于世。然流传或失本真。讲演未达其奥。一源之妙。岐于万派。尝谓读是经者要看讲仪与夫灵验传。以其直探玄旨。深求妙应。断在二书也。(妙慧)谨舍赀(zi)财。刊此二书。安置于万义寺。以寿不杇(wu)耳。寺生至亢(kang)间。贞古玄默相继主席。卒传于余王文忠肃公之伯父珍丘大禅师混其。其又传于三藏法师义旋。旋后三传而至于余。要皆不出乎吾宗尔寺本。混其尝设法华道场。故宜于此宣扬此法用丐。

      皇明嘉靖十三年甲午六月日全罗道高敞文殊寺重锓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0: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3-9-17 11:21 编辑

    舌根不坏,法因法师墨迹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0: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3-9-17 10:56 编辑

    法因法师,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3-9-15 08:55 编辑


    尝圆寂于姑苏灵岩的法因法师,笔者恨未亲谒。但甘谷大像山永明寺的师祖本逢印玉和尚,及家师觉来正法和尚、甘谷渭阳蔡家寺雨花台正愿寺的觉融和尚,与法因老之间有深厚的道情法谊。每谈及法因老的行持,总是赞不绝口。故将笔者听闻的有关法因老的生平事迹,转述成文,以饷来哲。,法讳宝月;河北容城午方村人氏,俗姓孙,讳宝田。十九岁,任恒德厅会计;二十七岁,始皈佛门,初研唯识。二十八岁,远水投陕西终南山兴教寺妙阔和尚薙染出家,法名法因,号宝月;二十九岁具戒。
    姑苏灵岩法因法师(1911-1991),法讳宝月;河北容城午方村人氏,俗姓孙,讳宝田。十九岁,任恒德厅会计;二十七岁,始皈佛门,初研唯识。二十八岁,远水投陕西终南山兴教寺妙阔和尚薙染出家,法名法因,号宝月;二十九岁具戒。
    法因的剃度恩师妙阔法师,初于宣统年间入扬州僧立师范学堂就读,继入月霞、应慈所创华严大学就读,按理说应是教学贤首出身,但不知因何缘故却力弘法相唯识宗。也有人说:“妙老明心不明口,一肚子唯识学说,但无善巧的辩才,不能和盘托出,使听众得不到受用。”或云:“鸡蛋装在茶壶里──有化(话)倒(道)不出。”或许缘于口讷,不善说法讲经。但妙阔至西安后,尝住持大慈恩寺与大兴善寺,后移居终南山兴教寺。倓虚法师于**二十一年(1932)2月应康寄遥、朱子桥之邀,远至西安于大兴善寺创办西安佛学院期间,尝至兴教寺拜访过妙阔法师,其事载于《影尘回忆录》。据说,妙阔住持兴教寺期间,住众也就二十余人,在程潜、蒋鼎文、朱庆澜等金汤檀护的襄助下,建就了伽蓝七堂,只是规模不甚宏伟而已。实行“夏讲冬参”制度,每年结夏开讲唯识学及《楞伽经》,禅讲不辍。康寄遥慕其道范,尝多次至兴教寺叩关问法,因礼玄奘三藏法师塔感见舍利,遂发心捐资欲扩建寺宇,然妙老却说:“三间大殿,两挂厢房,足矣。”因此,康氏只修补了朝塔山道。妙老对住众要求甚高,不具习学经教之文化基础者一概不留常住。因为“妙师能诗(**傅增湘《秦游日录》)”能文,精通贤首教仪、唯识教相,所以兴教寺住众虽不多,然皆通宗通教,禅讲并重。法因法师出家于兴教寺,就依妙老精研法相唯识学。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0: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因出家时,当在**二十七年(1938),具戒于翌年(1939)。适**三十年(1941),太虚法师嘱金汤檀护康寄遥与妙阔长老于大兴善寺创立“世界佛学苑巴利三藏院”,太虚任院长、妙阔任副院长,法因任教员,开讲《百法明门论》及《八识规矩颂》等唯识学典籍,后因经费拮据,仅办一届,历时六年。在长达六年的教学生涯中,漫步佛海书林,潜心于法相唯识学的刻苦钻学,解行并进。待三藏院停办,法因已届不惑之年,谐妙老回终南,栖居兴教,任监院职。

    解放后,妙阔法师于1957年夏历3月,在兴教寺举办了一次传授三坛大戒的无遮大会。敦请尝任西安卧龙、宁山二寺住持的慈云和尚为羯磨阿阇梨,敦请甘肃甘谷大像山永明寺住持续宗敬玄和尚为教授阿阇梨,妙阔长老自任得戒和尚。这次传戒法会盛大空前,有远自全国各地而来的二百余员戒子,协助参与这次传戒法会者有各处名山古刹住持五十余僧,共襄盛举。法因法师亦此次传戒法会之组织承办方,亦任七尊证之一。孰料这次传戒竟引来了翌年的蒙冤入狱!参与这次传戒法会的“三师七证”,惟因妙阔长老年事已高除外,其余九僧皆悉蒙冤入狱。

    甘谷敬玄和尚当时携侄徒本德、徒孙觉堂等僧,前至兴教寺开坛传戒。觉堂因威仪具足、其貌堂堂,被推举为沙弥首。沙弥首是要请上堂斋供众的,当时未带足川资,是赊账打斋的。戒毕,兴教寺的知客师远自长安追至甘谷讨回了斋襯款,才回常住交盘结账。1958年,法因法师蒙冤入狱。是年,甘谷敬玄和尚亦蒙冤入狱,其徒本逢印玉和尚见其师年事已高,实在放心不下,就随侍其师无故入狱。十年**,组织参与这次传戒法会的九僧都被打成了“**”,被派往各地进行劳动改造。目前尚未查知法因法师当年在何处监狱受苦、在何地参加劳动改造。甘谷敬玄和尚当年与其徒本逢在甘肃陇南成县监狱,敬老因遭打损了食道不能进食,以仅存一毛钱纸币当面交付于本逢法师,意谓将永明寺全部家当交付于其徒,于夜半自缢入寂,解冤西逝。本逢和尚出狱后实未负敬老临终付嘱,待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后,移山填壑,复兴永明,重振道风。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0: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派僧劳动改造,多遣农场去养鸡,相传因为僧人吃素不食鸡蛋的缘故。法因法师与本逢法师一样,都在农场养鸡。去了养鸡场,倒是吃得饱肚皮。据本逢法师生前自述,他本陪其师入狱,师寂后,本可出狱回家,但监狱要求有亲属来认领。当时监狱给俗家亲眷去了数封信,催其领人回家,但都是石沉大海,缈无回音。在那个年代里,人人对黑五类分子都是避之不及,谁会去监狱领人呢。俗家亲眷个个都不承认有这个人,故使本逢和尚在狱中多蹲了十余年。待本老出狱后,荣升永明寺方丈后,俗家亲眷个个争先来相认。人情冷暖,世之常态。法因法师与俗家亲眷也是三十六年不通信、不往来,不知有此情形否?

    直到1977年,法因法师才出狱,可谓坐穿了牢底,熬出了头。在终南山净天法师的关怀下,于沣峪西观音寺掩关潜修三年;1979年,昭雪平反。身陷囹圄,遭19年之苦。1979年,宗教政策落实,拨乱反正,法因老返回西安。北朝五台山毕,至法门寺礼塔。因1978年以中日建交因缘,鉴真和尚像拟回国省亲,江南几处大丛林已恢复开放。当时西安各处寺院尚未落实开放,因先师妙阔和尚于清∙光绪三十年(1906)南下参学,尝在扬州高旻寺任班首二年的法缘关系,法因于是亦南下先挂搭于高旻寺,高旻乃江南三大禅林之一。当时的高旻住众不多,百废待兴,禅与唯识亦似有抵触,倍觉教相不合,常住颇难随众。或云在高旻挂搭期间,无意间遇到了明学长老,当时灵岩山挂牌“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招僧办学,已开课了,急需教员。就此因缘,一苇渡江上了灵岩山。或云法因在三十岁曾梦见印光法师给了一把舍利子,令他服下。挂搭高旻间,亦曾三次梦同作一梦,倍觉自身法缘在灵岩,故策杖而上吴王台。或云在高旻挂搭期间,曾向陕西诸信众去函咨问关中佛教恢复情况,诸信众复函曰暂且先勿回西安,诸大古刹尚未恢复开放,是故应聘上灵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0: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应聘去灵岩山授课时,也与明学长老盟约曰:首先教相不合,灵岩乃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印老楷“教宗天台,行归净土”宗旨,他教学唯识,故不随众过堂上殿。明学长老慕其解行双馨之德,故允其约,聘请上灵岩。那时的灵岩山佛学院,高僧荟萃,藏龙卧虎,有精通台教的种莲、著述宏富的清源、书法精湛的雪相等数位老法师。欲精通台教性宗,须先学懂唯识相宗,是故灵岩山亦开唯识学基础课,法因老先后讲授《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唯识二十论》《唯识卅论颂》《解深密经》《显扬圣教论》《维摩诘经》《法华经》。课余,刺指血和墨而书《法华》等经,并有经论注解。有关法因老的经论注解,笔者实未亲睹。不过,老前辈上课必有讲义。法因老书法精湛,隶书、篆书、行楷兼善。以前,佛学院挂有一副对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奔马,易放难收!”乃法因老亲笔篆书而成。在智积菩萨殿(佛经流通处)玻璃柜内,有法因老楷体兼隶,刺血和墨所书之《法华经》影印本展示,字字句句,一笔一划,横样竖行,细心品鉴,富有禅意,可饱眼福。至于别人所言法因老尚有刺和墨所书之《华严》《大般涅槃》《维摩诘》《观普贤行法》《弥勒成佛》《无量义》等经,笔者未尝亲睹,也不知灵岩山藏经楼有存否,不得而知。但据笔者就常法推论,就一部《华严经》二十五万余字呢,疾书也须三年余时间。寒山寺性空长老退居后,尝书《法华》《楞严》二经,十六万余字,历经三年余。法因老住灵岩也就十年整,授课之余,想必书写不了那么多大部分头经籍。

    据说,法因老住灵岩山云水堂之西厢房,紧邻菜园。北方人怕冷,冬季也生个火炉,偶尔也煮面吃,每届学僧中挑一伶俐听话者为侍者,第六届的理如法师当过侍者。虽说常年不随众过堂上殿,但大年初一就早早地去上殿,一年就元旦上一堂早课,其余时间除授课外就是闭门潜修。日诵《法华》一部,积年不辍。道安法师也是日诵《法华》一部,诵毕一部《法华》须2小时3刻钟;但是法因法师仅2小时2刻钟便诵毕。当然,这种诵是出声念诵,而不是默诵或阅览。凡开讲《法华经》前,讲授者须对学僧诵读一遍。笔者乃从亲历目睹法因、道安二老开讲前诵读《法华》者亲闻而知,决非妄说。何故法因老不随众过堂上殿呢?或云教相不合实即藉口,原乃瞧不起福如东海等地的和尚,不愿与福如东海等地的和尚为伍故。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0: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因老几乎是被世人公认的有修证者,除正常授课外,兼刺指血和墨而书《法华经》,日诵《法华》一部,堪为主修《法华》行者也。道安法师生前授课时,对几位前辈法师不无闲言。他尝说:“法因法师曾说,怎么你们净土宗发愿文曰:‘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难道释迦佛就不是第一了么?”道安法师给大家解释说:“那是莲池老人从报土报佛的角度而言的,并非从化土化佛的角度而言。”的确如斯,莲池以报土报佛之阿弥陀第一,劝令净业行人导归极乐。就这点而论,法因老对弥陀净土多少有点点排斥,毕竟是修法相唯识宗的。据说,法因老临终前,不令助念者念“阿弥陀佛”圣号,令其改念“当来下生弥勒佛”圣号,令其高唱“大乘妙法莲花经”七字经名,正突其《法华》专修宗旨,大显其临终求生弥勒菩萨兜率净土之无上誓愿,当来一定随侍弥勒佛下南阎浮提普度群生。

    论其法因法师的弘化足迹,也就在西安、苏州二地。前半生之出家受戒、学教授课、弘法传戒,都在西安;不惑之年受牢狱之苦,劳动改造。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亲历19年之囹圄苦境,自有超乎寻常之感悟。其晚年最盛弘化的十年,则执教于姑苏灵岩,功在培育法门龙象。1985年秋,应陕西省佛协之邀请,远水返西安开坛传授二部僧尼三坛大戒,僧俗共一千六百余人。编有《传戒事宜》,如律如法。兰州五泉山濬源寺住持融开和尚,及首座谛闲法师,皆解放前依心道和尚出家为僧,因“**”还俗,故复于法因和尚座下具戒。据说,法因老在传戒期间,时常带小和尚上街,兴善寺在小寨繁华区,出寺门就是街道,意谓以僧人威仪形象给世人播种佛法正信善根。1987年夏,法因老二次应邀赴西北地区弘法。身在姑苏,心系西北佛教,终与终南山结下了不解之法缘。

    法因老住灵岩山期间,甘谷大像山永明寺住持本逢和尚谐其徒觉融法师,南下遍遊江浙诸名刹,尝挂搭灵岩过年,大约在一九八五、八六年间,本老与法老在解放前就结识为莲朋禅友,得闲就往法因老寮房去交谈,俱言法因老为人慈悲亲切,极有行持,毫不摆法师架子。觉来恩师亦在一九八六年前后上灵岩山挂搭,因久住西安卧龙寺、江西云居山禅堂的缘故,斗笠背夹,芒鞋百衲衣,俨然一副头陀苦行模样先去叩法因老禅关,彼此早在兴善寺传戒期间就相识了,法因老见其衣衫褴褛,就赠其短褂长褂,令其换毕新衣再去客堂挂搭。还笑着说:“现在人家这里的小和尚都穿得很洋气了,你还穿这么破旧,快换了去挂搭。”法因老对西北青年僧侣尤为关心,其侍者亦多为北方人。大凡亲谒过法因老者,都觉得老人极慈悲、极和蔼、极亲切。一直认为法因老一生平易近人,本同体大悲,行无缘大慈,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财法二施,毫不吝啬。尽毕生不攀结权贵,清廉自持,宣扬慈悲利他精神,广度有缘群生。尝睹法因老晚年披祖衣拄龙头禅杖之法相,威仪堂堂,慈眉善目,俨然一副长老相。诚为离欲阿罗汉,堪作慧命须菩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0: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碑文传记载,法因老于1992年7月2日(夏历六月初三)晚7时,自知时至,毫不畏惧生死,坦然温和地与侍者叉手告别,结跏趺坐,安详示寂。世寿八十二秋,僧年五十四春,戒腊五十三夏。于翌日(六月初四)下午四时半,净面换衣入龛;初九日晨时,举火荼毗,捡得五色舍利数百枚,晶莹琉璃一枚,齿骨全存无损,舌根不坏而凝结为铁状,敲之铿锵有声。据陈斌冠以“法因法师茶毗后舌根不坏”为题,首先发表于《法音∙月刊》1993年8月15日版载:

    众所周知,佛门中有许多令现代科学研究者大惑不解的人体特异现象,如舍利子、肉身不朽、虹化等等。1992年7月,佛门高僧再一次示现了又一人体奇谜。1992年7月2日晚上7时,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82岁的高僧法因老法师自知时至,坦然温和地与侍者握手告别,结枷跌坐,然后安详示寂。茶毗后获五色舍利无数,晶莹琉璃一块,牙齿不坏。尤为奇特的是 ,火化后其舌根竟然完整无毁,色呈铜金色,坚硬如铁,敲击之,其声如钟,清脆悦耳,朗然有声,可谓稀世罕见,再一次轰动了海内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22:29 , Processed in 0.1728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