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940|回复: 1

普巴扎西仁波切~勿用空性语言掩盖自己的见解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3-11-27 08: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弟子:可不可以将观察比喻为盖楼,安住比喻为加固呢?
    上师:可以这样去理解,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可能兼顾这样的法,利益更大一些。我们当前所修的是密法,叫果法。果乘就是原本所想要获得的这个见解,如是运用到修行当中,就叫果法。与下面因法相乘不同的缘故是,依靠因来成办解脱和果实当中如是修行这两者不同的差异。所以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修下面的法需要无量劫以及三大阿僧祇劫方可成就;修上面的法,当下或者一生即可成办解脱。
    今天我们再细致说说,我们现前所追求的结果的是解脱,解脱本身的特点叫“便智双运”,也叫明空一如或体用一如。虽然有很多名称,但我们先从便智双运上面来讲解。方便和智慧何时达成一如的时候,就叫“解脱”;解脱也叫“佛”。平常我们用什么词来描述佛呢?获得断证一切功德。获得的是什么呢?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也就是便智双运;断除的是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这就是佛的境界,也就是解脱本身的特点。
    现前我们作为寻求解脱的人,尤其当前所修的法又是果法,现在行道上就要把果实——解脱本具有的特点运用在修行方便上而做修行。因为根据我们当前的条件,完全做到便智一如好像又做不到。但是解脱本身的特点又是方便和智慧一如。方便和智慧这么两个方面达成一如的时候为解脱。那我们就把这两个方便运用到修行当中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修的观察修和安住修。
    说的更白一些,观察修和安住修何时达成一如的时候,就叫“解脱”——成佛了!现前由于我们当前的条件不具备,所以方便和智慧交替来做,这样更接近于解脱,但又不是圆满解脱,因为还没有达成一如,这是由于个人条件不具备的缘故。但是,我们在认识和理解上必须知道,方便和智慧缺一不可。因为没有一个单有智慧就叫解脱或单有方便即为解脱的说法,便智双运才称为解脱。因此,今天我们在修学过程中,决定不能偏向一面,要不观察修、要不安住修。
    因为当前我们修学过程中的很多成分还是单调的。也就是说,圆满证悟解脱的时候,某一方面已经具备另一方面的条件,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如的,但我们现前暂时还做不到。如同在讲缘起性空的时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并不需要分为“色”和“空”两个法。色又是空性,空性又是色,不需要在上面给它添加太多这样的词,这两者本来就是一如的。但现前我们还做不到。做不到的时候,我们把方便和智慧用到当前的修行当中,就是观察修和安住修。在认识上必须要知道,方便和智慧是解脱本具有的特点,应该站在平等的角度去理解——平等对待方便和智慧。也就是说,在我们修行之路上,没有智慧高、方便低,或方便高、智慧低的说法,这两者本来就是一如的。
    那现前修学过程中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观察修多一些、安住修少一点,或者安住修多一点、观察修少一点?这是根据我们个人的能力而做出这一系列不同的现象。但是,在认识和理解运用过程中必须要平等对待。但现前我们平等对待了吗?没有。已经完全偏向于一面了。行不行都是安住修,这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缺点。我们说过,从认识的角度要知道,应该对两者平等对待。运用过程中则根据个人的条件来树立,说不定这一座中方便多一些、安住少一些;另一座中安住多一些、方便少一些。这是根据个人的修法能力来树立的。但是在运用过程中,永久不能仅仅站在某一面去修行,那就是错误了。
    那就是说,你平常在修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方便、还是智慧,要根据当时的状况来定夺。但是很多时候,带着这么一个心态,不知不觉修法就偏向智慧了,那时候就逐渐融入到第八识阿赖耶识和前五根识当中。这样的修法,临时你把它称之为“安住修”,但是永久不会有赤裸解脱的时机。因为你在认识和面对这两者时已经偏袒了,偏袒到智慧这一方面了。我们在修学过程中应该怎么去运用呢?要根据个人的条件,今天要是昏沉过于太重、妄想过于太多,那我就多用用观察修。要是有人说,那一座当中一直都要用观察修,安住修用不了。不要紧,这一座我们就不用安住修吧!下一座当中如果感觉到更清醒一些的时候再安住修。
    因为在讲《四精要法》的时候,最好的一部精要就叫“善巧运用”——根据妄念起现的程度而树立不同的方便法,这为善巧运用。若是不会善巧运用,行不行都拿着一种方便去运用,有时候适应个人的状况,有时候却不适应,这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烦恼,就是不会善巧运用的缘故。不是有很多人都说“我不会修行”吗?“不会修行”有两种显现:一是无知,你可能以前并未好好阅读过关于修这样法的一些方便法,所以不知道也很正常,当然就不会修,也修不下去的;另一方面,还是没有完全如理如法去照行。虽然你看是看了,还是顺着个人的感性,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此,难免会产生我修不下去、我不想修、修行挺困难等一系列现象。
    我也曾经无数次地问过自己,很多弟子在问“我修不下去、观想不太好,安住不下去”的时候,我也把这些问题拿到我自己的修学过程中去问自己:为什么他们会有那么多问题呢?说白了,还是两种显现:一个是无知,一个是自私。你可以什么见解都没有,你什么都不懂都可以。若是能如理如法去运用,一定会做得很好的。要如理如法!导师的教言永远不要打折扣。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你永远不会产生我修不下去、不会修等一系列现象。除非你完全没有信心,如同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一般,他对佛法永久是一种反感。除此以外,没有一个人和这个法结不上缘,因为它是一个很圆满的次第道,无论针对什么样的根机,只要有信心者,一定能做得下去的。
    我们说过,不就是昏沉多一点、妄想过于散乱一些吗?修不下去。那么这时候我们就用妄念本身的规律,因为心只能一心一用,若专心一些,把这个念转变到另一个念的时候,前念就会自地消失,这是妄念本身的规律。妄念本身规律虽然算不上有多好或多坏,但是当树立一念的时候,前念自地消失,这也是它本身的功德啊!这样一来,就越来越了解到,便智如何修行、如何运用。前期修学过程中还是要尽可能运用一些方便法。
    我这段时间一再问很多修行者,因为这两天也有很多藏族和尚、堪布、活佛们都在我这求法,我也在问他们。你们前面很多理论一定是很通达的,比如小乘讲无分微尘和无时分刹那;大乘讲缘起性空之道理,比如“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觅心法时,知道一切万物的本性是空性。我想不仅仅是这些和尚们知道,在座的每位居士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但现前你能运用起来吗?我问你:昨天晚上做梦的时候,无论是有梦无梦,你在梦里可以清晰地提起这个正念吗?不,到这个时候完全已经不像一个修行者了。那平常所谓的“空”已经变成口头禅了,只是说说而已,仅仅是一种推理。推理一下,大概最终的结局应该是这样的吧!所以想的时候有空性,不想的时候连个空性的痕迹都没有。这都是由于什么呢?没有按照次第修学的缘故。别谈高一点的法,连起码的基础条件现前还真不具备。
    修行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就是不如理如法去修,不按照次第和系统去修,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为现前这个时代,每个人的虚荣心都很强,很容易顺着个人的感觉飘动,都认为这就是……可能也是自我太强的缘故、我执太强的原因吧,所以导致成做什么事情都以我为根本,最后的结局也就是那么回事。从某些角度来说,我们都已经修了很多年了。哪怕修到“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了,甚至这段时间,我还是告诫我身边的很多弟子,让他们以下要好好修学、好好去修学。但很多人还是没有像今天所传讲般那么专心地去运作这一切。所以导致成什么呢?今天的感觉和前一段时间的感觉没有丝毫之变化。当然,理论上和修学过程中更顺手一些罢了。无论怎么说,修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是为什么功德没有丝毫之进展呢?多数还是由于修行不够系统。所以,按照系统修学是非常重要的,要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而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7 08: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两天也给很多活佛传法。不管你是不是活佛,修学过程中必须如理如法地修学。尤其是多方便条件不太成熟的时候,下面的法永远不能搁置一旁。要不会变成什么呢?当今不是也有很多堪布还俗的显现吗?他应该懂得很多佛教的道理才对,为什么还会还俗呢?因为他所了解的是书上的道理,但内心当中还是与庸俗同道,和凡夫一模一样。只是书面上了解的道理多一些,内心还是与庸俗同道,所以变成凡夫也很正常。但我们今天要的是,内心要变成圣者,所以这时候如理如法修行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刚刚说得最多的是:现前很多弟子在修学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地把观察修搁置一旁,即便没有完全搁置一旁,但已经不像以前般的,用的那么多了。但真的不需要运用吗? 就像刚刚所说的,《屠夫真言》里有一句话:“直视瞬间融空性,故勿多观之时也。”那时候才叫“缘起性空”啊!内心缘起性空的见解是非常高的。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位禅宗师父说,惠能大师是在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开悟的。是的,“应无所住”并不是说一切万物的本性是空性,心里还是感受着一种空性的见地之下,生起来的心就叫真心。当然不是的。而是圆满证得空性,已经从这个时空中超越,完全不在意识范围当中。不是禅宗讲解“脱落”、“爆炸”吗?就是完全已经进入另一种境界里,已经不是用这个识聚去感受它,才叫“应无所住”、圆满证得空性。 比如我现前已经知道一切万物的本性是空性,所以在空性当中没有丝毫之杂念安住,这叫“应无所住”吗?这叫文字上面的“应无所住”,并非实相。因为毕竟还有一个持“应无所住”者,还是心在起作用。真正“应无所住”的时候,连这个能持“应无所住”的念也顺着这个见解而消融于法界之中,连这个“能持者”都没有。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当然,你要是想,一辈子也想不出来,因为“应无所住”是修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无论你想得有多么精致,还是在遍计无明的范围当中嘛!遍计无明总括为“无念”和“有念”。第八识阿赖耶识和前五根识为无念;第六识耽著和第七识末那识为有念,还能起什么样的念呢?这些都在遍计无明的范围当中,还是没有证悟到“应无所住”。所以当时的这位和尚说,他现前的应无所住是什么什么样。你现前的应无所住,就是把心安住在空性当中,还有执受空性者,这就是“心”。所以,要是再改变一个词的话,就叫“应有所住”,有一个所缘的对境,因为“空性”就是你所缘的对境。就像我们平常修学禅定的时候,我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我把心所缘到上师的皈依境之上,我把心安住在什么什么上,它是一种“明空不二”等等。还有一个能执持者,说这就叫“智慧”,这当然不是智慧啊!圆满证得这个应无所住的时候,当时生起来的这个心,才叫真心,也叫智慧或妙用。所以禅宗讲解体用一如,指的是前者为体,后者为用,叫体用一如。所以后面无论生起什么样的迁变,那时候由于圆满执受空性的缘故,所以对他没有丝毫之影响。就像我们在讲四大解脱的时候,第一个解脱叫“本来解脱”,如空室入盗。一个空房间里头,因为平常啥都没有的时候,感觉到很寂寞;但是里面进去一个小偷,小偷无论在里面怎么翻,因为空房子本来就是空的,他什么都得不到,空房子也丢不了什么东西。外面看起来这个房间里头有人,反而还变成一种庄严,还很热闹。实际上小偷得不到什么,空房子也丢不了什么东西,“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如同空室入盗,可不是在这个意念的范围当中啊!所以我就跟那位师父说,惠能大师已经圆满证得“应无所住”,因此生的心就叫做真心;但是,你现前的“应无所住”说是“应无所住”,实际上就是“应有所住”,因此而生的心就叫做妄心。就是这么一个字,有和无的区别,而导致成凡夫与圣者之间的差异。所以,我们刚刚说到的“我平常一修就开始进入禅定”,我当然希望你们都能得到这样的见地。但是能不能得到,还得多打几个问号。华智仁波切所讲解的“直视瞬间融空性,故勿多观之时也。”可不是像刚刚所说的“啥都没有”,心里感受着“啥都没有”。这可不叫“直视瞬间融空性”。这样一来,更不能把观察修搁置一旁,还需要作为辅助来达到更高的见地。但是,这些都是一些见解还没有达到圆满之前的现象。我们再说说自己拥有的一些条件。即便怎么说,我们的见解是在不停地增长,比如前期修学过程中一直都需要靠一个很强的念去执受,但现前随着个人修行进展,这个念已经逐渐变得越来越轻。所以我曾经在印证见解的过程中讲过这么两句话,就叫做“入定有相见”和“入定无相见”两个境界。 入定有相见,我们在慢慢慢慢的修学过程中,平常打坐期间有过我现前安住在空性当中。空性是所缘的境,执受空性者为能执着的念,就叫做“能所对立”。虽然我们说我现前安住在空性当中,实际上与“识聚”没有丝毫之差异。无论是细致到第八识阿赖耶识,粗识到烦恼障末那时,但它还是在能所范围当中。今天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基本上还是树立在能所范围当中。逐渐开始修学到一定的时候,前面所缘的对境逐渐消失,而不是眼睛越来越迷惑。如果说眼前越来越迷糊,就意味着我眼前已经几乎没有所缘的境了。当然,眼前所看得见的墙已经看不见了,变成灰蒙蒙的东西。但灰蒙蒙的东西也是所缘的境啊!但是我要说的是,能执的心逐渐开始变轻的时候,外在对境——执著的这个,需要执著外在的这个相就越来越变细,甚至可以达到完全无有的状态,仅仅是一个执受者。但今天印证这个可能没有太多的必要,尤其是都需要靠修行才能证到这样的见地。我们这样讲解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我刚刚所印证的就叫“入定有相见”,但它还不是圆满的见解。即便是这样,也已经越来越开始往好的方面发展。但至于后期很多见解,我们现前不宜做印证,没有太多的意义。 为什么《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的第七条“非器非熟庸俗前,若传密法违第七条”?因为没有意义。不是怕什么导师要是早传授给弟子,弟子很快就会了解这个道理。导师会认为,那我以后给他们讲什么呢?当然不是的。因为若是他没有这个见解,你却为他宣讲,反而会变成一种以后的更执著,行不行都去树立这么一个见解。这样一来,本来就是在能所二缘的范围当中,已经遮止了本来面目。再加上更大的二缘,那就形成更遮止本来面目。所以,这样的印证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说白了,刚刚所说的,刚开始修学期间,我相信每个人的修行是在进展,但必须要如理如法。不能完全顺着个人的感性,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为你先要问问自己:你是成就者吗?你若是成就者,那今天决定不需要修行;你若不是成就者,一定要依止一位成就者的教言,那一定不能依自己。你若是成就者就用不着去修行,但我们还得需要修,就意味着你不是成就者。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打破这一切,如理如法修行是非常必要的!这么去做,我相信我们的见解会日日增长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16:30 , Processed in 0.1367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