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25

《入菩萨行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4-10-24 10: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入菩萨行论》,是说明菩萨如何修行的要典。中国西藏佛教前弘期,曾由印度一切智天同西藏吉祥积,依据迦湿弥罗国本,在大约公元750~850年间译成藏文。后弘期初(980~1015)起,印度法祥贤同西藏宝贤又重译和校改。其后宝贤同释迦慧,又依中印度本修改一次。再后,俄·罗敦喜饶到迦湿弥罗国求法(1076~1108)又同印度善慧称(贾曹杰注中说是尼泊尔人),依照迦湿弥罗国本,经过修订和润文。


    汉文译典中,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由天息灾翻译,名为《菩提行经》共四卷,八品,七百八十六颂,较藏文本缺两品,少一百二十七颂零三句,文义也有出入。本文据藏文颂本略作介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0: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寂天菩萨著。有说:“《入菩萨行论》是修学大乘佛法者不可缺少的论典。……,都会传讲听习此论;而且已形成一种普遍观念,认为如果要做真实的修行人,必须精通《入菩萨行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0: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论之所以如是受到推崇,当然是因其所述内容,精辟而又系统地阐述了发菩提心、学菩萨行的大乘菩萨必须修学的体系;而且其偈句简明流畅,平淡言词中蕴含着深刻义理,切实地针对了修学者自凡夫进化为菩萨过程中必须疏导排除的心理障碍。因此,《入菩萨行论》自七世纪中叶显化于世间后,迅速传遍了整个印度及克什米尔等地区,弘扬讲习者越来越多,数百年间即有一百多部相关注疏问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0: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为菩萨
    《入菩萨行论》是修学大乘佛法者不可缺少的论典。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0: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文句摘抄: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中说道: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0: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济群法师《入菩萨行论》第一讲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0: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入菩萨行论》由寂天菩萨所造,全论共分十品,从第一品菩提心利益道静虑品、智慧品、回向品,阐述了由凡夫“趋入菩萨律仪”的一切学处,涵盖了从发心至六度万行的整个过程,是关于修学菩提心、实践菩萨行最为系统而圆满的论典。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0: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4-10-24 10:40 编辑

    净土九祖蕅益大师:最要二种,一发菩提心,二炽然作福

    今于缘了二因,拈出最要二种,为出生死方便。一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二炽然作福,于正因拈出最实一事,为归趋之方。所谓净土,以二要行,趋一实地,随观行浅深,任运净于四土。至三惑尽,二死亡,则究竟寂光上上品也。
    摘自:嘉兴藏第 36 册 No. B348《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示彭双泉)

    蕅祖的本迹不可思议,印祖常云其乃法身大士再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0: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4-10-24 10:53 编辑

    菩提心其实就是一种承担的心!

    我们用逻辑的方法说明菩提心的重要性,第一个原因是,行者只要具有了菩提心,就算不具备任何其它法门,自然就成为大乘的行者。
    第二个原因是,如果不具备菩提心,就算具有甚深空性的见地和证悟,这个行者也只是属于声闻乘的行者。

    第三个原因是,如果一个人远离了菩提心,他就不再是大乘行者。相对而言,只要一具有菩提心,行者当下就进入了菩萨的行列。

    再一个原因是,如果具有菩提心,就算没有特别学习过各种菩萨的学处,他也已经进入菩萨行者的行列。

    以上各种的逻辑和原因,重点都在告诉我们:其实不在于法是不是大乘法,而是在于我们是否具有菩提心,是不是真正的大乘行者。
    同时,只是在知识上了解菩提心也不够,也不能算是大乘的行者,而是真实具有了发心,你才能真正成为大乘的行者。也可以说关键在于是不是具有真实的发心,真实的菩提心,如果具有了,你就是真实的大乘行者。我们在很多经论当中,都会读到菩提心的定义。这些定义都很清楚,而有些文字也比较冗长,然而,不一定对于实修有所帮助。所以我想菩提心的重点,也就是我们应该要了解的,就是我们之前谈到的:菩提心它其实就是一种承担的心,就是你鼓起勇气,愿意承担起利益一切众生的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0: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心比空性还难:空性是理智修行,菩提心是情感修行


    菩提心之所以比空性还难,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空性道理不变,但菩提心要对复杂众生
    首先,「空性」虽然听起来很难,很深奥,但是它的道理是一致的,只不过因为我们现在的思维和空性方式都不一样,因此比较难以理解而已,需要改变观念及想法。因此,经论当中,会用很多不同的方式,解释和分析「何谓空性」,让我们更易于了解。
    然而,我们一旦认识到空性的道理之后,就会非常稳定了,因为空性本来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相对于「认识空性」,「菩提心」可就难多了!因为「菩提心」针对的是一切的众生,我们所要关注的每一位众生,本身都有各自的特色、差异,跟我们之间也有着复杂的因缘关系,例如有人对我好,有人对我不好等种种状况。
    你们在家人可能比较了解这种种情形,其实现在出家人也了解很多。一部律典中提到「出家」,此处的「家」有两种,一种是「小家」,一种是「大家」,当你出了小小的俗家,这是「小出家」,若你能出离整个世间的贪执或名闻利养,对此生起一种厌烦之心的话,才是出了「大家」、出了大大的家,因此现在「出家」,也不太算是「出家」了。
    因此,自身和众生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多的变数,因此,「要对众生生起平等的慈悲」这件事,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我们往往以为,只要有一丝想要帮助他人的善念,就是具备了菩提心,也常常将那些善良、想要帮助他人的人,称作为「菩萨」,但这其实是错误的,菩提心并不是那么好修的!这是第一个关键原因。
    二、空性是理智修行,菩提心是情感修行
    第二个关键原因,是因为「理解空性」属于「理智」上的修行,而「菩提心」则是「情感」上的修行,理智上的分析往往能够很果断地进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情感上的关心,则会受到太多事情的影响,很难一直维持着,很难说何谓对错,很复杂。
    因此,我们往往觉得,修菩提心比较容易,赶快去受菩萨戒,而理解空性比较难,只能等上师的加持。但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要发起真正的菩提心,需要很多的训练、累积很多的资粮。
    当然了解空性也需要大量资粮,但「发起菩提心」所需要的资粮,可能是理解空性的十倍百倍之多,这不容易,为能生起菩提心,需要很多的磨练,要像是特种部队一样,不断训练自己,可以说是特、特、特种部队,打的不是一般的仗、向一个国家打仗,而是对着宇宙打,这一仗不好打。
    因此,必须关注大量的众生,并且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这样说起来就难了。所以,相对来说,「认识空性」是要深入地去了解事物的真相,古代大师们也说「理解空性是甚深道,发菩提心是广大道」,就是这个意思。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1: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我,不平凡的菩提心

    平凡我,不平凡的菩提心
    2016年·歐洲弘法:開示轉心四思格平凡我,不平凡的菩提心 [复制
    人生中,我們必須鼓勵自己做到自己的最好。我們都有這個寶貴的人身,而我們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關心他人、照顧他人。事實上,我們不一定要傑出才可以幫助他人,平凡的我們可以有不平凡的菩提心。帶著菩提心,我們絕對可以利益他人。

    成佛後一切才開始
    2016年·亞洲講經法席: 開示
    我們以為成佛後就沒事,放鬆了,其實成佛之後,事情更多.當然是在放鬆的狀態下做很多事情。現在不放鬆,只能做一點點事情,佛陀則是可以任運成就,放鬆地做想做的事情。
    我們想做事情就沒法放鬆,會不斷擔心,因此為何要成就佛果?關鍵在此。凡夫想要利益眾生,大部分不會成就、不會成功,菩薩利益眾生大部分會成功,但有些不會成功·佛利益眾生都會成功,沒有不成的。為何要成就佛果,就是要利益眾生,成就佛果之後,要做的事情才剛開始。

    菩提心無有效期限
    2006年·傅授菩提心戒開示
    世间的東西,可以看到都有所謂的有效期限,過了期限,這些東西可能就無法再用了,有一些東西有時效性,像食物之類,久了就壞了,就不能吃了等等。外在的物質、東西都有這樣一個特性。
    但是我們內心的功德,或者說內心的一種修持,卻是沒有期限性的,是無量的。所以,如果每天能不斷的使用它,不斷的修持它,它會更加的開展,它不會減少,不會有完盡的一天。尤其像菩提心的修持法門,如果每天修持,會更加不斷開展,是沒有期限的。

    別讓煩惱壞了好事
    2014年·《百段引導文》開示
    雖然我們聲稱要為一切眾生的利益而努力,奉獻自己的人生、身體和財物,
    但如果我們無法免於對此生和世間八法的執著,我們的善意仍然永遠無法得到預期的結果。

    佛教中的英雄
    2016年·亞洲講經法席:        《七悔》偶示
    修菩提心並非易事·如果很簡單,菩薩就不會被稱為勇者,菩薩就是所謂佛教中的英雄,為什麼其他聲聞緣覺不是英雄?
    因為他們不具備這樣巨大的勇氣。
    菩薩很勇敢,他們可以犧牲自己,因此,為了要生起菩提心,大家必須勤加練習,去磨練自己、鍛鍊自己的心,才能生起如是勇氣。

    前世父母心
    2012年·《三主要道》釋論開示
    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麼呢?首先思維:在無盡的輪迴中,每一世都有無數親朋好友,可說是無一眾生不曾是我的父母、親友。這樣的如母眾生在輪迴中顛倒輪轉,誤把苦因當成樂因,發心和行為完全顛倒。
    仔細想想,他們為什麼要造這麼多惡業,受盡痛苦呢?其實都是為了孩子--也就是我們,才造作了無量的惡業,
    所以首先我們要思維眾生的恩德而發起菩提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08: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入菩萨行论》第一品总结


    第一品“菩提心利益”的内容要点:第一品一共36个偈颂。慈尊师父开示了25个讲记,前面10个偈颂告诉我,学前的准备,了解寂天菩萨的功德,他造作此论的目的及意义,以及听闻的威仪德行,让我们生起信心,并调整动机、意乐和发心。中间21个偈颂开示了第一品主要内容,最后3个偈颂为总结、打坐思维、实修的开示。总的来说第一品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认识菩提心是什么,让未生起菩提心者生起菩提心。
    大的框架分为两个部分,一、菩提心所依,就是我们依靠什么才能生起或者说拥有菩提心?二、菩提心的真实利益。分为两种方式去思考,第一种肯定是金师开示的三种,利益、功德和殊胜;还有一种思维方式:可分为总说和别说,总说的是菩提心利益的共同功德,也就是愿心和行心的一起的功德利益,别说说分别阐述愿心和行心的分别的功德利益。那今天我还是想分享师父开示的,我自己比较喜欢的相应角度来和大家一起串习。


    一、菩提心所依:身和心。没有暇满人身菩提心没办法可以依存,没有信心、悲心、我们相续中业没有办法产生善法的念头而生起菩提心。因此这两个关键的条件我们必须拥有才行。


    二、第二部分:按照师父开示的次第,我分3个类别去思维:1、菩提心的利益:断除罪业、成办利乐、满足愿望利益是什么就是好处,什么好处,因为他能断除一切的恶业,因此没有任何世间的好处能够超越他,他也能够让一切众生获得最为美妙、喜不胜收的好处,同时他还能够消除我们一切的不安,让众生获得无量的快乐这样的好处,因此我把这三种好处归到他的利益中。


    2、菩提心的功德:名义转移之利益、以喻赞德、殊胜功德功德是什么?根据《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简单说也就是无漏的才叫功德对吧。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以此,我把这些偈颂归纳到他的功德中。菩提心因有无漏的功德,因此有人生起的时候,他和菩萨即无二无别,称之为菩萨。


    有人生起的时候我们有漏的身体即可变为如佛陀一样无价的身体,菩提心有足够的能力让我们出离出这有漏的三界中,因此拥有菩提心的话,无漏的善业不会变坏,而将不断增长,也能让罪恶极深的人解脱轮回的痛苦,因此弥勒菩萨也用善才童子的案例来说明。无漏的菩提心还分为愿心和行心的功德,这两者要相互作用才行,愿菩提心:就是在心里发下“我要度化众生”的坚定誓言,但实际行动中还没有具体去行持。行菩提心:我不但发愿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而且在实际行动中去行持此时的心态就叫做行菩提心。愿心生起,没有行持的话,离获得究竟的菩提心还是有差距的,行菩提心也一定是要有愿心的摄持才是真正的行菩提心,因此透由愿心产生的行心他的功德是时刻都将增长的状态,哪怕你在放逸或者睡眠中,因此他成就的功能是最快的。


    3、菩提心的殊胜:意乐殊胜、加行殊胜、敬叹菩萨殊胜是什么,殊-特殊的、特别的,胜-最厉害的,顶级的。也就是说菩提心是特别的特殊的顶级的超级厉害的,从意乐方面,也就是发心和动机上去说明,世间的父母、天人等等谁能有这样顶级的特殊的能力呢,除了菩提心没有其他了,因为我们在利益自己的时候都很难生起如此超级无敌的心量,何况利益他人的时候呢?因此生起菩提心是非常稀有的、非常特别,超级厉害的事情。从行持方面,我们在愿心生起的时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如同供养无量诸佛,何况行持出来,那简直是非常殊胜得不得了的事情。但是我们往往去造作的相反的事情,但是又想得到快乐和安乐,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师说的:想得美。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08: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生起菩提心能让像我们一样缺乏安乐、无明的众生得到光明与安乐,可以去除我们的愚痴,世间中没有比这个更厉害殊胜的心了。因此从五个方面来赞叹具有菩提心的人是相当的的特别和超级的厉害,第一个方面世间人行善都会得到感谢赞美,那出世间的菩萨们就不用说了,第二个方面从布施的角度,善人们的布施都被赞叹为善士,可况发了菩提心的菩萨,第三个方面,从对镜的角度来阐述,佛说广大布施、利济众生之菩萨,如果有人对他生起恶心,这种人一定会堕在地狱中,他所生恶心有多少个刹那,在地狱中就要受多少劫恶报。相反,如果任何众生对具有菩提心的菩萨生起清净的信心,那么它的果报已经远远胜过恶心的果报。说明具有菩提心的人这样的对镜是相当殊胜的对镜。第四个方面,菩提心的特别之处就是,生起菩提心的菩萨们,即便遭受再大的痛苦与磨难,也绝不会生起嗔恨等恶心,反而会依靠这种外缘力使善法自然增上。第五个方面是寂天菩萨以自己亲自为例,告诉我们,任何人生起菩提心,他都会礼敬于他。从五个方面来赞叹具有菩提心的人来说明菩提心是特别殊胜和超级厉害的。简单说,生起菩提心就是无敌了,小朋友喜欢说的宇宙无敌就是这样的了。

    梵语: 菩提萨垛渣呀阿巴达绕译礼:敬礼一切佛菩萨!礼赞句:(讲记1-5)1.善逝法身佛子伴,及诸应敬我悉礼立誓句:(讲记6)今当依教略宣说,趋入佛子律仪法示现谦虚:(讲记7-10)2.此论未宣昔所无,诗韵吾亦不善巧,是故未敢言利他,为修自心撰此论,3.循此修习善法故,吾信亦得暂增长,善缘等我诸学人,若得见此容获益。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一、菩提心所依:身和心。身体所依:(讲记11)4.暇满人生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怎得此圆满。意乐所依:(讲记12)5.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三、菩提心的真实利益。1、菩提心的利益:(断除罪业、成办利乐、满足愿望)断除罪业:(讲记12)6.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成办利乐:(讲记13)7.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满足愿望:(讲记13)8.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


    2、菩提心的功德:(名义转移、以喻赞德、殊胜功德)名义转移:(讲记14)9.生死狱系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以喻赞德:(讲记14)点金剂:10.犹如最胜治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如意宝:11.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妙树喻:12.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护者:13.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今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末劫火之喻:14.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其他功德之理: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


    特殊功德菩提心分类: (讲记15)15.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本体差别:(讲记15)16.如人尽了知,欲行正行别,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功德差别:(讲记16-17)17.愿心于生死,虽生广大果,犹不如行心,相续增福德,18.何时为度尽,无边众有情,立志不退转,受持此行心,19.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教证之合理性:(讲记17)20.为信小乘者,妙臂问经中,如来自宣说,其益极应理。


    3、菩提心的殊胜:(意乐殊胜、加行殊胜、敬叹菩萨)意乐殊胜意乐所缘广大:(讲记17)21.若仅思疗愈,有情诸头疾,具此饶益心,获福无穷尽,22.况欲除有情,无量不安乐,乃至欲成就,有情无量德。意乐超胜世间:(讲记18-19)23.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 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24.彼等为自利,尚且未梦及,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25.他人为自利,尚且未能发,珍贵此愿心,能生诚稀有!



    加行殊胜加行所缘广大:(讲记20)26.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27.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何况勤精进,利乐诸有情。加行超胜世间:(讲记20)28.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29.于诸乏乐者,多苦诸众生,足以众安乐,断彼一切苦,30.更复尽其痴,宁有等此善!安得似此友!岂有如此福!


    敬叹菩萨自行利益: (讲记20)31.若人酬恩施,尚且应称赞,何况未受托,菩萨自乐为。殊胜施主:(讲记21)32.偶备微劣食,嗟施少众生,令得半日饱,人敬为善士,33.何况恒施与,无边有情众,善逝无上乐,满彼一切愿。殊胜福田: (讲记21-22)34.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不为痛苦所害:(讲记21-22)35.若人生净信,得果较前胜,佛子虽逢难,善增罪不生。称为应礼处与饭依处:(讲记22)36.何人生此心,我礼彼人身,加害结乐缘,皈依乐源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08: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入菩萨行论》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暇满人身极为难得,既然已获得了能成办人生最究竟利益的人身,今生若不成办有利的事情,也不好好修行佛法,后世怎么可能再得到这么好的人身呢?这是字面上的解释,下面广说:“暇满人生极难得”主要讲认识暇满,“既得能办人生利”宣说了难得的道理。知道了什么叫暇满、什么叫难得之后,我们怎样做才能把人身充分利用起来?没有好好利用,这是非常可惜的,后两句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应当好好思维,思维什么呢?菩提心在这个世间中,是任何如意宝也比不上的,而这种菩提心,就是依靠人身而产生的,没有人身的话,珍贵无比的菩提心就无法依存,现在我们已经获得了人身,故应生起极大的欢喜心。
    暇满人身中的“暇”指闲暇,即是远离了八种无暇之处,包括非人中的四种、人中的四种。首先是转生为非人的四种:1)地狱:恒时有寒热的痛苦,根本没有修行的空闲;2)饿鬼:整天有饥渴的痛苦,不可能有修行的机会;3)旁生:有愚痴和被役使的痛苦,也没有修行的机会;4)长寿天:在四禅广果天的附近,转生于此的天人,很多大劫中一直处于禅定,没有任何意念,故也不会有机会修法。如果转生为非人中的这四处,根本没有修法的空闲,听法的道友们,你们不妨想一想:自己转生到这些地方没有?如果转生到这些地方,会不会有今天修法的机会?由于远离了这些无暇,所以就叫具足闲暇。
    其次是转为人中的四种:1)边地:转生到偏僻的地方,佛法一点都不兴盛,在那里,人们把佛教当作神学,当作一种很奇怪的东西,甚至有些地方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还有些人,虽然生于佛法兴盛的中土,但由于家庭的关系,对佛教一无所知,这些人都没有修法的机会;2)佛不出世:虽然没有转生到偏僻的地方,但佛没有出世,就像暗劫一样,所以也没有修法的机会;3)持邪见者:即使转生到佛出世的地方,但相续中生起了邪见,对佛教的所作所为不相信,这样也没有机会修法;4)喑哑:虽然没有生起邪见,但自己特别愚痴,怎么听经闻法也没有思维能力,这种人也没有机会修法。远离了以上八种无暇,就具足了暇满中的“暇”。
    暇也可理解为空闲、闲暇。
    这次传讲《入菩萨行论》,我会稍微结合世间的有些现象讲一下,作为你们来讲,则希望能把“暇满”、“入菩萨行论”等最基本的佛教术语、佛法常识搞清楚,不然的话,你以后跟学佛的人沟通会非常困难,毕竟世间语言无法代替佛教的很多道理。
    现在有些法师为了迎合世人,将佛教逐渐淡化成世间法,这样一来,佛法的有些道理就没办法表达了,不管现代科学、心理学、化学、物理学的名词有多权威,若想取代佛教术语的话,我觉得这是不现实的事情。当然,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来随机弘法是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太淡化了,佛教的一些基本术语还是要搞清楚。有些居士虽然皈依了很多年,但让他提一个问题,或者跟他交流佛法特别麻烦,为什么呢?
    因为他只懂得世间术语,佛教的道理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记,提出的问题让人看来特别幼稚。所以这次在学习的过程中,希望大家真正学一点知识,既然是个佛教徒,花些功夫把基本道理搞清楚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引用龙猛菩萨《亲友书》的教证,进一步宣说闲暇。〖如云:“地狱饿鬼与旁生,边鄙以及长寿天,邪见佛陀不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
    断除了这其中所说的八种无暇,因而称为闲暇。〗这就是刚才给大家解释的内容。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也讲过,我们就算在路上烧个茶也要具足各种因缘,修行就更是如此了,如果没有远离这八种无暇,根本没有修法的机会,对此,大家一定要在自己身上详详细细地观察。
    我们早上修菩提心,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怎么修,光闭着眼睛什么都不想是不行的,修菩提心必须要思维很多道理,你们应将每天所讲的这些内容好好体会,观察自己到底有没有远离八种无暇,人中的四种、非人的四种一个一个慢慢地想,这就是所谓的修行。若能长此以往,久而久之你的修行境界就会逐渐提升的。下面讲“满”。“满”是具足十种圆满――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首先是五种自圆满:转生人中、生在佛法殊胜的中土、诸根具足、对佛法有信心、业际无颠倒,总共有五种。
    1)转生人中:修菩提心的所依最好是人身,如果连人身都得不到,修法的机会确实是没有的,世间上的动物哪怕再高级、再聪明,让它念一句观音心咒,也是念不来的;2)转生到佛教兴盛的中土:一定要转生到具足三藏十二部、四众弟子的佛教中土,否则,生于偏僻的边地,就连佛教最基本的取舍也不可能了知;3)诸根具足:诸根就是指眼根、鼻根、耳根等等,如果耳根不具足,则没有方法听闻佛法,眼根不具足,看不到电视屏幕和法本上的文字,鼻根不具足……听法有没有障碍呢?嘿嘿!
    你们可以分析一下;4)业际无颠倒:很多讲**释为没有造五无间罪,如果造了五无间罪,死后马上会堕入无间地狱,不可能有解脱的机会。还有一种解释是,以前是真正的修行人,后来生邪见还俗了,或者不好好学佛了,这叫做业际颠倒,与此相反则为业际无倒。5)对佛法有信心:佛法不可思议、甚深难测,如果你对佛教没有信心,是不可能品尝到其中妙味的。这五种自圆满,是依靠自身因缘而具足的。
    五种他圆满是什么呢?1)佛陀出世:佛陀没有出世的话,众生虽然来到世间,也没办法了知佛法的道理;2)佛已说法:佛出世了还不行,如果没有讲法,众生也得不到真实的受益。有些高僧大德天天在山洞闭关,不接见任何人,或者像《前行》里讲的,阿底峡尊者的上师来到藏地,因为译师圆寂了,在藏地的弘法事业并不广大,所以,善知识如果没有宣说佛法,对众生不会有很大的利益;3)佛法住世:如果佛法的住世期已过,比如释迦牟尼佛五千年的教期湮没,或者根本不存在善知识讲经说法的现象,法本、录像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尽管佛陀曾经说过法,对众生也没有利益;4)自入圣教:虽然佛已出世并宣说佛法,佛法的住世期也没有过,但自己没有进入佛门的话,纵然佛法广大如大海,也是品尝不到一滴的;5)师已摄受(也有种说法是具足施主等顺缘):入了佛门之后,一定要有善知识的悲愍摄受,否则就没有办法进行取舍。这五种他圆满,是依靠他方的条件来具足的。远离八种无暇、具足十种圆满,总共要具足十八种条件,才能叫做“暇满”人身。
    实际上,“暇”和“满”是根本不矛盾的,比如,“暇”中的没有转生边地,就是“满”中的生于中土;没有生为喑哑,就是诸根具足;没有产生邪见,就是对佛法有信心……印度的布布达论师也说:远离八无暇,是从否定的角度宣说的;具足十圆满,则是从肯定的角度建立的。例如,没有转生于边地,是否定;
    转生到中土,是肯定,所以二者并不冲突。下面以教证解释“满”:〖如云:“为人根具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佛出世间与说法,法住入教有施主。”〗此颂包括了十种圆满,即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08: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是自圆满:1)〖身为具足男根或女根的人,〗一定要具足人的法相,假如生为黄门,则不堪为一切道、功德、戒律的所依,故必须是诸根具足的人身;2)〖转生于地界的中土,〗中土分为地界中土和佛法中土,此处主要指地界中土;3)〖眼等诸根完整无缺〗;4)〖断除五无间罪因而使业际无有颠倒〗,这里的业际无倒,无著菩萨解释为断除五无间罪;
    5)〖对如来的律法有信心因而称为信佛法〗此处的信佛法,是对如来的律藏有信心,因为戒律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有些人认为学密宗、学大乘,别解脱戒或律藏并不重要,这样认为的话,十圆满中的一个就不具足了。
    以上是五种自圆满,下面讲五种他圆满:1)〖佛陀显示于世〗;2)〖宣说佛法〗;3)〖因为有了见谛的补特伽罗而使佛法得以住世〗,若没有具有见谛的补特伽罗,佛法无法住世;4)〖根据圣者的证悟而开示教言令有缘者趋入〗,有了上师们的教言,才能令有缘者趋入佛法;5)〖有提供资具的施主〗,不具足施主的话,修行人或出家人就没办法生活,修行会有一定的困难。
    这一条跟《前行》、《心性休息》的说法有点不同,虽然不同,但并不矛盾。你们不要一看到不同就认为是矛盾的,佛经中有很多地方不同,正因为不同,世间万法才能说得清清楚楚。如果像唯物论一样,固定一件事情就永远改变不了,那解释什么都会非常困难。比如,同样的东西,人见为水,饿鬼见为脓,如果只有水是正确的,饿鬼就不能见到脓了,如果饿鬼能够见到脓,人所见的水就不正确了,到底哪一个正确呢?
    遇到此类问题,若认为不同就是矛盾,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佛陀为不同的众生宣说了种种法门,每个法门不一定都相同,如果相同的话,《时轮金刚》、《俱舍论》和其他经典中所讲的地球,形状、颜色、大小完全不一样,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实际上,不相同是因为众生的业感千差万别,就像评价一个人,完全断定他是好人或坏人是不可能的,如果我认为他是好人,别人就不能认为他是坏人,这肯定是不对的。
    〖这是指为利他众的慈悲这五种是他圆满。由于具足以上十种特点,所以称为圆满具足十八种功德的这一身体实在是极为难得。〗这一点希望大家详细观察。在其他教言书中,从因、比喻、数目等方面也宣说了人身极为难得。
    因方面:人身依靠清净戒律而获得,尤其是暇满人身,必须以前世的清净戒律为因,布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罗蜜多为缘,再加上往昔所发的殊胜善愿,具足这些因缘才能获得。比喻方面:佛陀在大乘经典中宣说人身难得时,有时候用盲龟值木轭的比喻,有时候用昙花难以现世的比喻,有时候用撒豌豆于墙壁偶尔会停留的比喻,有时候用沉香木气味的比喻。
    数目方面:恶趣众生多如晚上的星星,善趣众生少如白天的星星,或者恶趣众生多如大地土,善趣众生少如爪上尘。佛陀以无二智慧所宣说的这些道理,如果仔细思维,就会发现我们修持佛法的这个人身确实非常难得。这并不是口头上会说就行了,一定要好好地思维、好好地观想,真正去体会它的难得。有些人认为得人身很容易,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人,尤其是这半个世纪以来地球上的人口急剧膨胀,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正如经论中所说,愚痴的人或普通的人占了绝大多数,真正修行的人少之又少。如果一个城市中有一百万人,里面有多少人皈依佛教?如果有一百人皈依佛教,真正要了脱生死、发菩提心、发出离心的修行人又有多少?
    从这个角度来看,具足八种闲暇、十种圆满的人身相当不易。这次听闻《入菩萨行论》的道友们,希望大家不要将暇满难得停留在口头上,而要真正地从内心思维,不但思维,还要有一种非常深刻的体会,真正认识到获得这种人身,就像盲人遇到大象的尾巴一样难得,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万般珍惜!按照布敦大师的观点,这一句是讲认识暇满,用世间的语言,就是提高觉悟。没有这种觉悟的话,我们的宝贵人身很容易就被世间上乱七八糟的琐事耗尽了。
    〖《华严经•佛暖处传》中云:“遣除八种无暇亦难得,清净圆满闲暇亦难得。〗
    《华严经》说:遣除八种无暇非常难得,具足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也相当难得。
    此教证在《学集论》中引用过,后面还有几种难得:佛陀出世、具足诸根、听闻佛法、依止善知识。
    《学集论》是寂天菩萨为《入菩萨行论》造的一个广释,大家方便的话,还是应该参考一下,《入菩萨行论》的很多教义在《学集论》中说得非常清楚。
    〖这般暇满的士夫具有成办增上生与决定胜的能力。〗获得这样的暇满人身,暂时可以成办善趣的人天安乐(增上生),究竟能获得声闻、缘觉阿罗汉,或者佛和菩萨的果位(决定胜)。
    所以,想获得小士道的人天福报,需要依靠人身;想获得永远解脱轮回的声缘阿罗汉果位,需要依靠人身;想要度化无边的众生,还是需要依靠人身。从价值的角度来讲,人身确实胜过了一切如意宝。说“如意宝”恐怕很多人听不懂,那就说你们最喜欢的奔驰、宝马吧,总之,世间上的任何一个东西都比不上人身珍贵。
    上师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里说:人身非常难得,得了以后意义重大,超胜如意宝。不管是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全部都是依靠人身而获得的,这一点没有任何怀疑。以前上师在讲《入菩萨行论》时说,不要说在座的出家人,哪怕是一个刚皈依佛门的在家人,想依靠人身获得佛果也是可以的,怎么可以呢?比如说好好闻思修行,受持皈依以上的戒律,一心念阿弥陀佛,那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的。这只有依靠人身才能成办,如果没有人身,我们转生为其他的众生,有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呢?绝对不会有。所以,这个方面大家应该好好考虑,得人身最好不要空耗。〖在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的此时此刻我们务必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奉行善法。假设在这个时候没有修持有利于自他的善法,那么后世怎么能再度得到这样清净圆满的暇满人身?〗
    我们获得人身后,如果整天以吃喝玩乐度日,下一世还会得到这样的人身吗?〖绝对不会得到。〗如果没有好好修行、好好发愿、好好打基础,来世想得到这样的人身,非常非常困难。
    大家也清楚,我们人间就像《中观四百论》中讲的那样,大多数人造恶业以后,都是堕入三恶趣,如果转生到那里,什么时候才有解脱的机会呢?这方面大家应该值得考虑。虽然有些经典中说,除人以外的其他众生也能获得菩提心,但在这里最圆满的是什么?就是人身。哪怕善趣中最好的天身,由于散乱心非常强,也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所依,无法真正行持善法。所以,我们现在得到了这么好的人身,就一定要再三地想:人生几十年一晃就过了,如果全部用在世间八法上,那是非常可惜的,我今生获得了这个人身,最好不要空过!〖因此,作者教诫我们,万万不可白白浪费、虚度人身。如经中说:“莫令如此闲暇无意义。”〗
    佛经中说,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人身如意宝浪费了。龙猛菩萨也有个比喻:我们得到一个金宝盆,如果用来盛不净粪的话,那是非常可惜的。同样,依靠人身来造恶业,更是非常可惜!〖《致弟子书》中也说:“何者得已越至生海岸,播下殊胜菩提善种子,功德亦胜如意之宝珠,如是人身谁令空无果?”〗意思是说,依靠人身,我们可以超越生死轮回的苦海,播下超胜如意宝的菩提心种子,这样的人身既已得到,谁还愿意放逸呢?佛经里也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所以,作者再三地告诫我们,今生既然遇到了善知识,获得了修法的机会、殊胜的窍诀,千万不能空耗,否则以后就再也得不到这种机会了。《护国请问经》中说:获得人身千万不能放逸,一定要朝具有价值、具有意义的方向努力。《中观藏论》中也讲:“依靠正法光明,了知十八暇满,真正修持佛法,人身方具意义。”世间上的人并不这么认为,有些人说人生的三大事情是房子、轿车,和其他的一些事物。但我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什么呢?在于你对佛陀有敬仰心。
    否则,光是口头上说“我要皈依”、“我是佛教徒”、“我要学习《入菩萨行论》”,这样没有多大意义,只有将佛教的精神真正融入内心,令自己的行为和心态有所改变,这才是佛法的教义。如果自己以前是个恶人,在各方面造了很多恶业,通过学习这些经论,虽然一下子不可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自己的心态尽量往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人身的价值。以上讲的是菩提心的所依,首先是身体必须具足暇满,这种人身相当难得,如果随随便便空耗,以后就再也得不到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08: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入菩萨行论》可能是我们能值遇的最深入、最美好、最系统的修心训练之一。这部论典不只是简单告诉我们如何对治粗烦恼、妄念和焦虑,它还教导我们以更加深刻的见地探究心的本质:为何需要修心,如何修心,以及究竟而言,为何无需修心。菩萨道具有战士的涵义,其目标是与无明作战,不仅是为自己,也为一切受烦恼、染污和无明束缚的众生。菩萨道的精髓是不住轮回,亦不希求涅盘。寂天菩萨系统地教导我们这是可以实现的。我们需要理解世俗谛和胜义谛之间的关系。乍听起来好像是有两种真理需要彼此相互联系,但事实并非如此。菩萨所有的善巧方便,如布施、持戒、忍辱和精进,都是佛陀教导用来作为一种唤醒和证悟智慧的方法。如果缺乏智慧,所有的善巧方便,甚至是一缘专注或三摩地的修持,都如同在沙漠中以盲导盲。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08: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愿要在五大洲至少各讲一次《入行论》。此愿不仅已经圆满,而且我还一直在讲授这部教文。我真的非常高兴能再度讲解此文,因为我们都经常遗忘寂天提醒发愿菩萨所该做的大部分事情,所以讲授此文至少会让我感到很愧疚,这是好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09: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优婆塞戒经》里面,
    善生尊者就问佛说:
    佛,你三十二相那么好,
    怎么得来的呢?
    佛就告诉他说:
    你要学法,你要发愿。
    你要不发愿,你得不到。
    学法,佛法有八万四千,
    法门说其大数八万四千。
    你要是利益众生,你必须得要学法,
    你要发愿。如果你不发愿,
    你所有想修行的什么都达不到,所以发愿是第一。
    善生问佛,
    佛就总答说他怎么得到三十二相:
    有智者,谁有智慧谁就能得到。
    善生又问:
    怎么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佛就告诉他:你要发无上的大愿,
    是名智者。
    谁发愿谁是智者,谁就得到三十二相。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09: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内心的一切善念中,没有一个能超过  发菩提心的功德!


    佛陀公案:降伏醉象 

    提婆达多本是和佛陀一个家族的人,看到很多弟子都恭敬供养佛陀,他就特别嫉妒生气。
    有一次,他用酒把一头大象灌醉,准备用它来伤害佛陀。

    可是当这头醉象准备去袭击佛陀的时候,突然就老老实实地跪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是为什么呢?是佛陀以菩提心的力量降伏了醉象。


    入行论: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多生累劫中深深地思维、观察,发现唯有菩提心对众生最有利益,依靠它,无量无边的众生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佛果。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和死这两件事。

    《入行论》: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众生在生死轮回中的流转是无边无际的,而能摧毁众生死主的胜妙甘露,就是这颗菩提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09: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菩 提 心 妙 宝,未 生 者 当 生


    已 生 勿 退 失,展 转 益 增 长

    如果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是具体的,
    那么连整个虚空都不够广大到足以容纳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9 00:57 , Processed in 0.1640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