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¼

ֻһٿʼ

搜索
查看: 4139|回复: 3

[转帖]菩提心是最圆满的修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0-13 12: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9-16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格鲁巴 耶喜喇嘛开示 --- 菩提心是最圆满的修行

    陈锦秀 译



    本文系耶喜喇嘛过世前三个月所做的最后开示,那是在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柯磐寺的禅修课程中,有关皈依、五戒及菩提心的开示。



    佛法里最好、最圆满、最实在的修行,无疑是修习‘菩提心’。我们一定要慈爱其他众生,这是无可置疑的。慈爱是菩提心的神髓,是菩萨心行。慈爱是最舒坦的修行之道,最舒坦的禅修。任何哲学、科学或心理学的理论都不能不同意。怀著‘菩提心’,就没有东西方的冲突。这条修行的道路最舒坦、最圆满、百分之百不复杂,绝不会误导人们走到极端。没有菩提心,什么事情都无法成就,尤其是禅修不会得力,也无法证悟。



    为什么禅修要有所成就,必需有菩提心呢?因为我们有自私的贪着。如果没有菩提心,禅修得好的时候,体验到一点点乐受,就会贪着:‘我,我,我要更多、更多。’这么一来,好经验会消失无踪。执着是禅修时最大的干扰。有了执着,我们便会一味寻求自己的快乐:‘我,我,我很凄惨,我要快乐,所以我要禅修。’这行不通,好的禅修以及它所带来的平静、满足和喜乐就是没有办法靠这样引生出来。



    再者,没有菩提心很难累积功德。造下的功德,马上就破坏掉。早上的功德,到了下午就不见了。就像是清理干净的房间,一小时后,又把它弄脏了。脑筋才弄清楚,马上又糊涂了,这实在不划算。必须有菩提心,才能够成办累功积德的事业。菩提心使你有如黄金、钻石般珍贵,成为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你。



    如果一个有钱人说他要行善,捐给全世界上每一个人一百块钱,从西方物质文明的观点来说,这非常了不起。不过,即使这个人非常诚心地布施,所得到的功德,比起为了利益众生,要实证菩提心、力行六度的愿心,有如天壤之别。这就是为什么我常说,实证菩提心是最圆满的道。



    记得噶当派格西看见有人绕行佛塔的故事吗?他问:‘你在做什么?’那人回答:‘绕塔。’格西说:‘修习佛法不是更好吗?’第二次格西看到这个人时,他在礼拜,格西问他在做什么,那人回答,‘做十万遍大礼拜。’格西问道:‘修习佛法不是更好吗?’



    故事就这么继续下去,不过,重点在于从事貌似的宗教行为例如绕塔及礼拜,并不一定就是在修行佛法。我们应该做的事是转化贪着及自我爱惜,如果不如此改变我们的内心,其他任何修行都不会有用,都只是戏论而已。除非内在已经改变了,禅修是不会成功的。佛法意谓完全改变了的心态,那才会真正带给你内在的快乐,才是真正的佛法,不是挂在嘴巴的说词。菩提心不是助长自我、贪着、轮回的东西,它是指一种不可思议的转化,一条最舒坦的修行道路,最实在的道路–明确而非模棱两可。你们的禅修有时候不扎实,恍恍惚惚,虚幌而已。禅修菩提心是指真正想要扭转自己的心念及行为,进而转化整个生命。



    大家在人际关系上,都是彼此息息相关。为什么有时我们说‘我爱你’,有时说‘我恨你’?这种起伏不定的心念从何而来?它源于自我爱惜,完全欠缺菩提心。我们说的是:‘我恨你,因为从你身上得不到满足。你伤害我,因为你没有带给我快乐。’就是这么回事,都是我–我的自我,我的贪着,我恨你,因为从你身上得不到满足。真是可笑!所有人际关系的问题,都是由于没有菩提心,没有改变自己的内心。



    可见,光是禅修还是不够。如果那位噶当派格西看到你禅坐,可能会说:‘你在做什么?为什么不去修习佛法呢?’ 绕塔不是佛法,禅坐不是佛法,天啊!到底什么才是佛法呢?故事中的主人翁简直想不起还有什么别的事可做。其实,最好、最圆满、最实在的修行,无疑就是修菩提心。可以用科学来证明菩提心是最好的修行方法。自我爱惜使我们过得艰辛、悲惨。对治自我爱惜的方法,它的解药,就是完全相反的心态—菩提心。自我爱惜的人只关心自己–一个并不存在的我。菩提心则舍己为人。



    菩提心创造了内心的空间。就是最要好的朋友忘了送你圣诞礼物,你也不会介意。‘算了,他今年没有送我巧克力糖,没有关系。’你的人际关系不是建立在巧克力糖上,也不是在物质的快乐上。更深厚的关系来自大家在一起,共同工作。



    如果你想得到真正的快乐,虚浮的禅修是不够的。很多人花了很多年的时间独自禅修,结果更糟。回到社会之后无法适应生活,无法再和人交往。因为刻意创造出平静的环境,是人为的假相,仍然是缺乏扎实基础的相对现象。有了菩提心,不论在那里,你决不会无所适从。愈与人群接触,得到愈多的快乐。人们是你快乐的泉源,你为人们而活。即使有一些人仍然想要占你的便宜,你了解:‘过去世我也曾多次占过他们的便宜。’所以不会感到困扰。



    菩提心是最圆满的佛法,特别是在二十世纪的西方社会。这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修行,本着菩提心的基础,你必然会成长。



    好好的探索内心深处,你便会明白,不满足感主要是因为自己没有尽全力帮助别人。明白了这点,就会自勉:‘我必须成长,才能圆满的帮肋别人。只要改进自己,我一定能帮助别人。’这么一来,便具有更大的力量去禅修、持戒清净,并做其他善事。‘因为我要帮助别人’,所以你会活力充沛。这是为什么宗喀巴大师说,菩提心是证悟的基础。



    此外,菩提心的能量犹如炼金术,把你日常身口意的所有行为,乃至你整个生命,转向积极、利益他人,就像把铁炼成金。这绝对真实不虚。你可以看得出来,这并不困难。例如,以不同人的脸来说,有些人不论忍受了多少苦难,总是尽量显得快乐,让别人看到积极的一面。你注意到这点吗?而有些人却永远露出痛苦及愤怒的样子。你的感觉怎样呢?老实说,这是由于这两种人的想法根本不同。人其实很单纯。有些人内心很凄惨,表现在脸上,使碰到他的人都觉得不舒服;有些人即使忍受着具大的痛苦,由于为体谅别人的感受, 总是露出勇敢的神色。我认为这一点相当重要。



    散发痛苦的磁波有什么用呢?只因为自己觉得痛苦,就要别人也不快乐?那是于事无补的。应该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说话心平气和等。有些人在受苦的时候,会把自己孤立起来,但你仍可接受到他们痛苦的磁波;这无济于事。连短暂的快乐都不能带给别人,更谈不上引导他人成佛。只有快乐、和平的磁波才能真正帮助周围的人,这种作法相当实际、有效。有时候我们讲太多诸如证悟成佛的事了。要达到那种境界,要走的路还很长。暂且放下成佛的事,不管我成佛不成佛,实事求是就对了。如果自己帮不了别人,至少保持中立,不要伤害他们。



    我想说的是,菩提心就像核能,可以转化你的心念。这绝不是盲目的宗教信仰,是绝对、科学的真理。现在大家都担心核武战争,其实只要人人都有菩提心,大家不就都绝对安全了吗?理当如此!用菩提心可以约束所有想打败或杀害别人的欲望。就如宗喀巴大师说的,一旦有了菩提心,就如磁铁般的吸引世上所有好的东西,像雨一般降下你身上。现在,因为我们有的只是自我爱惜的思想,所以召引来的都是苦厄。可是有了菩提心,我们将会吸引好朋友、好食物,一切都美好。



    正如嘉瓦喇嘛尊者说的,如果你要自私,至少扩大规模,大的私心总比狭隘的私心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就某方面来看,菩提心好比庞大的私心,因为当你本着慈爱,奉献自己给别人时,所得到的快乐远超过其他不同的心态。以我们目前惯常的自私心态,体验到的快乐微不足道,很容易失去。本著「大私心’,你一面帮助别人,同时也帮助自己。狭隘的私心,永远只有‘我,我’,很容易失去一切。



    记不记得阿底峡尊者有150多位上师?他对所有上师都很尊敬,可是当他听到其中一位达玛拉西达的名字,马上会汗毛直竖地肃然起敬。他解释说,‘我曾经从很多上师那里接受许多教导,但达玛拉西达上师传授菩萨戒,并开示菩提心的方便与智慧,以及六度,对我一生帮助最大。这是很真实的。本尊禅修有时非常困难,但禅修菩提心却很简易、奥妙而真实。这就是为什么阿底峡尊者一听到教导他菩提心的主要上师的名字,就会感动得颤抖。



    重点在于,接触了佛法,应该制服内心自我爱惜思想的狂象。听闻的佛法,即使仅仅帮助你减轻一点点自我爱惜,就值得了。但是,假如接受的教法对自己的自我爱惜丝毫都没有影响,那么从大乘佛法的观点来看,即使你能够把整个菩提道次第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也没有多大用处。



    还记得寂天菩萨的故事,人们惯常怎么欺侮他吗?他们叫他杜谢损巴,意思是只会吃饭、睡觉、大小便这三样事的人。这种称呼对普通人都非常恶劣,何况是对一位出家人。而这就是那些人看得到他做的事情。其实他具有菩提心,无论做什么事,即使是很平常的事,都能为其他众生带来最大的利益。当他平静地躺着时,他会禅思,对一切众生的福祉满怀关切,往往出于悲心而为他们哭泣。



    西方人需要这种修行。基本上大家都有惰性。也许不是懒惰,只是下了班通常累了,没有多少余力。那么,下班回家后,不妨舒服地躺下来,禅修菩提心,这是最值得做的事了。远比匆匆忙忙地丢下咖啡,扑进禅坐垫子尝试禅修,好得多了。那行不通的,我们的神经系统需要时间及空间,你无法一分钟前还在交通中冲刺,后一分钟就安静地坐着禅思。事事都需要时间及空间,不如静静地、开心地喝杯咖啡。



    还有,不要给自己压力,这也很不好。不要因为太累没有禅修而责备自己:‘我应该禅修才对,我是坏蛋。’这样会伤害自己。要明智些,带着慈爱、同情心,慈祥地对待自己、自己的心。惟有对自己温柔的人,才会对别人温柔。不要勉强,我没有办法勉强自己,所以常常告诉别人,不要勉强自己。我们打交道的对象是心,不是石头或水泥,心是有生机的东西。



    西方的许多困境,足以激发我们实践菩提心,所以在西方,生活可以过得非常有意义。举例来说,用菩提心征服反对者,比用武力或枪要好得多。受到攻击的时候,正是发挥慈心的机会。西藏的寺院里,常有一些可怕的僧人,对他们可以这么做。不要以为西藏到处充满圣人—我们有一些野蛮得难以置信的出家人、权威的当局,无人能够制服他们!如果想强行控制,他们会变得更有攻击性。但是那些完全奉献其他众生的菩萨圣僧,会以慈爱对待他们,使那些野蛮的出家人完全冷静下来。他们觉得,‘这个人爱我,很有同情心。他为其他众生放弃一切,而一无所有。’像这样,那些有攻击性的人不是靠权威而是用菩提心才制服得了。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现在不打算谈了。你可能觉得这些故事很可笑,不过这千真万确–你可以用慈爱及菩提心降服内在和外在的敌人。这样做最值得,而且不会引起任何冲突–菩提心是达到解脱及成佛,全然舒坦的道路。



    在上师供养的法本内,班禅喇嘛说,‘自我爱惜,是一切苦厄与不满足的肇因,而珍爱母有情甚于自己,是所有教量与证量的基础。祈加持我,把自我爱惜转换为关爱其他众生。’这不是什么深奥哲理,而是很简单的告白。不需要任何西藏法本说明,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就可以印证自我爱惜是所有困惑与挫折的肇因,这些苦难的演进不止在西藏文化找得到,在你们自己的文化中也有。



    上师供养还说,我们应该看看佛陀怎么做。他放弃了自我贪执而达到无上正觉。然而,看看我们自己–沉迷在‘我,我,我’,以致除了无止尽的苦厄之外,什么证悟也没有成就。这很清楚,不是吗?所以,你应该非常清楚个中道理了。放下自我爱惜的妄念,就能免除一切苦厄与不满足。关切其他所有众生的福祉,愿他们能达到最高证悟譬如菩提心等,就会找到一切快乐与满足。



    年轻、聪明的你们,并不满意自己国家所拥有的东西,所以才到遥远的地方寻找。现在,你们已经找到这最有价值的东西—菩提心。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容易的事很快就会让你感到无趣。修习菩提心相当艰钜,你绝对不可能因而感到无趣。最聪明的人才有资格实践菩提心。有些人无法纳受菩提心,‘忘掉自己,关心一下别人?’他们会质疑,‘这不是我们的文化吧!’把自我爱惜转成爱惜他人—这是你能经历的最艰钜的任务。不过,却最值得,会带来最大的满足。



    禅修诸如无常及死亡的一些课题一个月之后,你可能会说,‘我对那个课题感到厌烦了,’可是你绝不会对禅修菩提心感到厌烦,它是那么深邃,浩如宇宙的禅修。大家听过很多本尊可以用来禅修,可以受许多本尊的灌顶–如观音和其他本尊。这一切本尊的作用是什么?让我告诉你们–是为了获得菩提心。事实上,所有密乘的禅修都是为了培养强烈的菩提心,我们自己化身成具千手者的用意在此。你可以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一千个苦难众生。如果不喜欢这种化身,可以把禅修关连到自己的文化,自己化身为耶稣。观音和耶稣是一样的,他们都完全无私,完全献身,服务其他众生。



    记得观音第一次受菩萨戒时发生的事吗?他发愿要如牧羊人般,从后面引导所有众生成佛,‘在带领所有母有情都成佛之前,我不想成佛,那样我就心满意足了。’他努力了年复一年,带领成千上万的众生成佛,但是一经调查,他发现仍然有无数的众生,所以再接再励地又努力了很多很多年,结果发现还是剩下非常多众生。这个循环一直重覆着,最后他忍无可忍而自己想着:‘多劫以来,我一直努力带领众生成佛,却仍然剩下那么多众生,我想我的愿是不可能圆满了。’由于情绪激动,他的头裂成十一片,之后,阿弥陀佛降临,给予协助并加持他能够成功。



    我相信你们之中有些人可能会像观音一样。重点在于强烈的发心,即使仅仅一次强烈的发心,也极端有力。有这种想法相当希有。单是电光石火的发心也十分难能可贵;即使是发心一分钟或一天而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9-17 0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子,扎希德勒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2 15: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5-9-17 0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佛法修行者都很伟大。随喜随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9-17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25 13:21 , Processed in 0.1220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