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什么是戒律
作者:海空神佛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058  更新时间:2011-9-10 10:04:5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戒律是佛对信徒的要求,戒的是无明,还给众生自在的本来。受戒就是听佛的话,清洗自性虚空。有些人皈依三宝,但不受戒律,这不叫真正皈依。通俗话讲,你想跟佛走,但又不想听佛的话,能走到哪里呢?有些人虽然没有通过戒律仪式,但内心真心想受戒,且身口意都是依照戒律行持,或有些佛子苦苦追能给自己寻受记的明师希望的到受戒,其已经获得了佛加持的戒体。有些人感觉持戒不容易,因为自己和无明业力比较相应,更要用心持戒。受戒不如持戒,持戒律不如心戒,心戒不如无戒,戒心妙用为佛。(无戒是心戒合一,融会贯通成为本能)

“戒定慧”三学紧密相连。我们都渴望大智慧,看清道路,把握大局,知己知彼,自信具足。智慧来源于禅定,如果被欲望控制,被嗔怒灼烧,被世间幻象迷惑,被假我视角束缚,就坐立不安,无法控制。一条戒律针对一念无明,一句教法对治一种烦恼。所以说“戒为佛之师,除去心中垢,菩提戒一体,即时证法王”

“我怕犯戒,能否等以后再受戒?”答:见过等病好了以后再吃药的么?犯戒不可怕,只要不故意犯戒。不怕妄想就怕觉迟,用戒律观照内心,发现后立刻忏悔就好。受戒就获得戒体,针对的无明会迅速根除,智慧福报会得到显著提升。但也开许众生选择受戒,不能持守就不要欺骗诸佛,否则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戒律分表面戒和心戒。先要从表面形式入手,心戒要求高,形式多变必须有师傅指导。如妄语戒,包括谎言,恶口(骂)、两舌(挑拨)、绮语(非礼)等。老人病危,跟他说“放宽心,越来越好了!”利他适度则不犯妄语。菩提是根本,方便是智慧。以菩提心力度,超拔力等决定某人的戒体,这是量身定制的修法。

佛法戒律是与时俱进的,当年佛陀远行归来,弟子都爬树看谁第一个见到佛。佛便说戒律不许爬树。当年有野兽伤人,有人宁死持守戒律不违犯,结果死伤很多。佛又戒律说可以爬到狮虎袭击不到的高度,不可再高。就是根据情况的变化,业力的变化,法无定法。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很少有人懂得究竟,这是智慧。

学佛受戒持戒要注意几点,先做个比喻:
去买药,都要看药效对应,他们都是救死扶伤的工具,但不能见药就吃,不懂去找医生。不能用医生开给你的药定义医生有病,药不能强要求别人也吃,也不能说别人的药是毒。
佛教徒很多就是不遵循戒律和修行仪轨一通盲修,不听从上师和师傅的教导,用自己修法戒律衡量师傅和僧众,用自己修法硬性要求传销给他人,自己不相应的戒律修法统统给否定甚至诽谤。要特别注意。最大的功德就是救众生慧命宏法利生,最大的罪业就是杀众生慧命,破坏众生信仰解脱。戒律是自净其意的,要求自己的。
佛菩萨对他人说讲戒律有前提:第一是大菩提心,众生即为自己。第二,听闻受持的对象必须有信心相应,因缘具足。所以不违背自净其意之说,只是众生无法领悟真我境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