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县陈村清真寺 地址:河北省邱县陈村回族乡陈村
邮编:057450
现任教长;石双清
陈村于明永乐二年(1494年)建村,该村位于老漳河古道东岸,传说,历史上因遭特大洪水,沉在淤泥下面,故取名沉村。后演变为陈村。
陈村是邱县回族聚居的大村,1984重新建立回族乡。它位于邱县老邱城镇(当时的县政府驻地)西北2公里处,距现在的县府所在地城关镇(新马头镇)约1O公里,共有4411人,其中回族405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1.8%,该村分四个行政村,即陈一村、陈二村、陈三村、陈四村。
陈村清真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87年),大殿有前殿、后殿、抱履组成,系“克尔自”式的建筑。到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被烧毁。同治五年(1867年)重修大殿一半。后又经过资金、物料的筹备、于光绪十二年(1888年)重修完毕。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清真寺坐落于村中心,它是一座始建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特、气势壮观的清真寺。它不但是邱县所有清真寺之冠,也是冀南北较有名的清真寺之一,而且闻名省内外。
这座清真寺的大殿建筑总面积800平方米、殿顶呈两脊三拱六角、挑檐四出,清雅美观,顶脊高三尺余,上置兽头昂首相背,另有罐锡叠迭,殿顶端安装罐形宝瓶一对,中间钢丝牵连,四季风天,嗡嗡长鸣,响声悦耳,远传四方。挑檐远挑飞出,如雄鹰展翅。殿前七级台阶,台上四尺高花墙,三面隔以外罩铁丝网。拱门顶山横匾一块,上有金字浮雕大草《古兰经》文,秀丽精致,庄严肃穆。32根合抱大柱,支撑着雕画精徽的殿顶,更显雄伟壮观。刻着“开天古教”的大条石嵌置面墙正中、八盏八角吊灯悬挂其间,盏盏佩缀红绸带,在雕梁画柱的映衬下,更觉富丽堂皇。整个建筑布局精巧,结构严谨,古朴典雅,风格别致,是少见的古代建筑。
清真寺坐北朝南,占地7.8亩,大门楼3间,大门前有上马石一对,高6尺余、门两侧蹲立石狮一对,威武雄视。
大门里东西厢房各3间,是当时的村办学校,招收两班学生教授汉语文。二进门里有北进堂5间,是“海里凡”学习阿文的讲堂,东侧有东讲堂5间,女寺3间,(女寺靠东南角有一独院,北讲堂3间,水房2间,门房二间、大殿3间)。
大殿南北两侧原有讲堂、学房3间,水房7间,寺院内共有房舍55间、水井二眼,另有牌楼一座,内立石碑7块,其中记事碑一块,记载着该寺历史变迁和复兴盛衰的史实,整个寺院以大殿为主,形成一个四合院式的庞大建筑群。
近百年来,虽经风雨侵蚀,战乱破坏,寺内房屋设施多被破损,但唯有大殿仍然保存完好如初,但是到了1958年,寺内没有了住寺教长,其他人员也回家了,门户无人看管,院内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在“文革”’十年动乱中,寺内一切东西被抄一空,连寺内的宅基地也被划分占用。大殿门面,抱厦均被拆毁,殿内的玉石吊灯被拿走,顶脊损坏,挑檐不全,墙断、柱斜、梁歪,现在殿顶多处露顶,风天进土、雨天漏水,整个大殿摇摇欲坠。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引下,民族、宗教政策才逐步得以贯彻落实,清真寺的修茸才被重视起来,于1981年新建水房7间,成立了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聘请了住寺教长,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1987年又新建讲堂5间,但大殿只是维持现状,虽搞了一些小的修补,但仍不直使用。
历任教长姓 名 任职时间 籍 贯
马阿訇 时间不祥 邱县杨二庄
金海秋1917—1919年 大名镇南关
杨绍先1919—1920年 大名县
马时庄洪 大1920—1923年 临清洪管营
石明贵1923—1924年 邱县陈村
杨绍先1924“1927年 大名县马时庄
郭克起1927—1929年 大名县
郑方瑞1929—1936年 大名镇南关
沙梦弼1936—1938年 大名镇南关
郑方瑞1938—1943年 大名镇南关
石坤德1943—1945年 邱县陈村
何明玉1945--1947年 邱县陈村
李合亭1947—1950年 冠县尹里庄
沙梦弼1950一 大名镇南关
满长庆1951—1952年 恩县大官营
杨伯乾1952—1961年 冠县里困村
丹延真1961—1963年 大名镇南关
1964年—1978年未请住寺教长
邱县邱城镇西街清真寺 地址:河北省丘县邱城镇
邮编:057450
现任教长:石秀岭
邱城现为一大镇,原是丘县政府驻地,位于现在的丘县县府所在地新马头镇正南11公里。镇内分东、南、西、北四道街。南街、东街全是汉民,北街有几户回民,西街绝大部分是回民,全街1142人,其中回民1000人,占87.5%。
邱城镇交通方便,邱县至广平县公路穿街而过、邱城其历史古老而悠久,秦汉为斥邱和平恩县地,有志书曰修过斥邱,平恩县志。至今待考。
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筑城,城内方圆5里。1945年县政府迁到马头镇,改称邱城镇。邱城原来回民居住不多,随着商业的兴起,城镇的繁华,回民做买卖的逐渐从陈村等地迁移而来,至今已有十代人。按照回民来邱城定居的时间和清真寺大殿建筑特点,邱城西街清真寺约始建于清朝中期,至今有2OO多年的历史。
清真寺建成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被毁,同治九年(187O年)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民国13年(1924年)又续修大门 3间、二门1间、大殿12间、对厅3间,北讲堂5间,南讲堂4间、水房子4间。
重修后的清真寺有大门、二门、三门、全是花草圆门,大门称“五脊六兽”,大门上方悬挂三块木匾,当中一块上书“清真寺”三字,左边一块“至教渊源”,右边一块“性道真泉”。大门里边一块“大道源流”。二门一块“道贯古今”。门的两边放有一对望天狮门墩,二门一间后边两个柱子,门上装有隔山板,上写绿色的“经文”。墙头上道士帽建筑非常美观大方。体现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民族的特征。
大殿的建筑形式系筒子式,殿内东西两行八根大柱,正中挂有一块金字大匾,上写阿拉伯文“台思迷”,左边一块“道贯古今”,右边一块“清真雅正”。院内南北讲堂相对,均是明三暗五,西南院内有水房5间、东对厅瓦房内全部是青砖铺地,寺内的整个建筑显得整齐,幽雅、壮观。院中还放有一块青石方桌。1954年对该寺院进行过一次维修。“文革”动乱中除留下一座破烂不堪的大殿外,其它房屋设施均遭毁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到落实。1982年新盖了门楼3间、水房3间。1986年又盖了讲堂3间。并聘请石秀岭为驻寺教长,料理信教群众的宗教事务。并成立了有信教群众代表、宗教人士、村于部组成的清真寺民主管理倭员会,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历任教长姓名 任职时间 籍贯
王国瑞1913—1917年 邱县陈村
何四爷1917—1922年 莘县张鲁镇
王文亮1922—1927年 邱县陈村
杨绍先1927—1935年 大名县
马时庄石明贵1935—1938年 邱县陈村
郑方瑞1938—1943年 大名县南关
王国瑞1943一1950年 邱县陈村
王文亮1950—1954年 邱县陈村
郑方瑞1954—1958年 大名县南关
马玉思1958—1968年 邱城镇西街
兰敬臣1968—1982年 邱城镇西街
邱县杨二庄清真寺 地址:河北省邱县陈村回族乡杨二庄
邮编:057450
现任教长:石献聚
杨二庄属陈村回族乡所辖,在陈村北边1公里处,全村532人,其中回族29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4%。杨二庄建于明永乐二年(14O4年)。因杨姓首居,渐为大户。他们分别居住东、西两边,似两个村庄,故名杨二庄。
据县志记载:杨二庄距城八里(指当时的县府驻地邱城镇)有清真寺一座,占地1亩左右,居村之中,建自乾隆五年(1741年)民国2年重修大殿3间、北讲堂3间、水房3间、门房1间,阿訇马玉太。提起杨二庄清真寺,还有一段缘由:据说,杨二庄未建清真寺以前,信教群众办理宗教事务,均请陈村阿訇料理,杨二庄有人在陈村当大乡老、掌管陈村杨二庄的教务。有一次陈村和杨二庄同一天都有人请阿訇料理事务,那么就应当有先有后,但杨二庄先请,再说杨二庄总算是外村的,阿訇就把杨二庄安排在前,把陈村的事安排在后,阿訇就去杨二庄料理事走了,这时陈村乡老们有意见,把阿訇的门加了锁,上了封条,从此另请阿訇,这时家庭富豪的马大乡老,在一气之下与杨二庄的回族群众商量,把被陈村锁在门外的呵訇留在杨二庄任阿訇,马大乡老把自己积攒的钱献了出来,又经各方面的筹集,盖了清真寺,招收海里几,办了阿文班。杨二庄清真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始建的。
在“文革”期间,寺内的北讲堂2间,水房3间,门房1间,全部拆掉分了,水井被填,只剩下大殿3间,被村里当仓库使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开放了清真寺,建立了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杨二庄的干部群众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协助下,于1981年盖讲堂3间,1982年盖水房4间,门房1间,lP86年请了驻寺教长,使一个破烂不堪的、长期无人的清真寺,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历任教长姓 名 任职时间 籍 贯
马清明1920—1925年 邱县陈村
马王恩1925—1938年 邱城镇西街
石双克1938—1942年 邱县陈村
石文庆1945—1948年 邱县陈村
石双清1948—1951年 邱县陈村
邱县贺堡清真寺 地址:河北省邱县贺堡村
邮编:057450
现任教长;马天宝
贺堡村建于明永乐年间(1406一1408年)。因该村位于老漳河东岸,故取名河东堡,俗称贺家堡,后演变为贺堡。贺堡分南北贺堡两个行政村,为贺堡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1651人,其中回族1639人,占98.7%。
据《邱县县志》记载:“贺堡距县城12.5公里,(指当时的县府驻地邱城镇)有清真寺一座,在后街东首路北,建自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重修大殿六间”。殿顶两头各有一个套兽,高四尺左右,当时脊瓶三尺多高,四角兽头,殿内八根五抱粗木往,前出后努两甩袖,前排系木制古式花隔山,从地到顶,非常古老耐看。1954年又接前殿5间。
“文革”期间清真寺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建筑被拆得一千二净。当时寺院内共有三块碑,一块为修寺献乜贴土地十亩而立,另两块为建寺记事而立。在“文革”期间全部拉倒,1971年被水利部门修小屯水闸拉走使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团结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到贯彻落实。1981年7月在村东路北原清真寺地点新建大殿5间,约120平方米,全现代新式建筑,内有角钢梁四架,南北山头两个对窗,高四米左右,大窗上又有两个小对窗,高一米左右,前面有一大门、大门两边又有两个小门,两侧各有一个大窗。殿内装有吊扇两个,20O瓦的水银灯两个,大殿前出五尺抱厦,有四根合抱明柱,给人一种清新之感。1983年又新建北讲堂4间,因目前条件所限,水房暂时占用3间,阿訇占用1间。四周红砖院墙,院中桐树成行。瓦房大 门1间,脊顶有五尺高的铁棍,顶端有一月牙标志。1981年请本村马天宝为教长,并建立了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
历任教长姓名 任职时间 籍 贯
邢阿訇 1913一19l6年 威县
王庆、王路堂 1916—1919年 威县
黄街、马清明 1919—1937年 邱县
陈村、王风山 1938—1943年 威县
黄街、张顺堂 1943—1946年 冠县
尹里庄、沙自芳 1946—1948年 冠县里团
刘汉光 1948—1956年 涞水县南关
杨荣照 1956—1958年 大名镇南关
石广荣 1958—1959年 邱县陈村
马德寿 1959—1968年 邱县贺堡
马玉增 1968—19?9年 邱县贺堡
邱县韩西固清真寺 地址:河北省邱县贺堡乡韩西固村
邮编:057450
韩两困村属贺堡乡所辖,位于贺堡乡西南部,在乡驻地少偏西南5公里处,与曲周县地界相接,全村590人,其中回族300人,占51%。
韩西团明朝末年建村,属穷乡僻壤之地,村民生活极为贫寒,故称寒固村、后演变为韩固。西韩固为曲周县所辖,东韩团又分为韩东团,韩西团,为邱县所辖。很早以前,该村有回民20余户,3大家。最早的石、马两家由陈村迁入,姓石的一户由肥乡县南五营迁入。
据《邱县县志》记载;“韩固距城九公里,(当时县政府所在地为邱城镇)建有清真寺一座,大殿S间,经房3间、门房二间。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之,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宣统三年(1911年)又重修,今如故。”该县志未有记载始建时间,根据回族人迁居时间和清真寺建筑形式,以及老人们的传说推断、该寺约建于明万历末年(162O年),1937年重修水房3间。在“文革”期间,其他房屋全部拆掉,只剩3间大殿破烂不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于1984年3间大殿重修完整,1985年又用原来剩下的旧物料盖了2间讲堂。
历任教长姓 名 任职时间 籍 贯石老占 一 1920年马阿訇1920—1931年 邱县陈村马德寿1931—1952年 邱县贺堡村马 偏1952—1953年 邱县邱城镇马玉增1953—1957年 邱县贺堡村马德寿1957—1958年 邱县贺堡村
1958年以后至今没有住寺教长,办理一切宗教事务从贺堡村或陈村请阿匐。
邱县韩庄清真寺 地址:河北省邱县韩庄 邮编:057450 现任教长:丹延真
韩庄位于邱县城关镇东南3公里处,全村26O人,其中回族23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O%。该村建于明水乐年间(14O4—14O6年),因最早是姓韩的在此定居,故名韩屯,后来演变为韩庄。姓韩的全是汉民,至今已绝户了。现在该村王、马两大户均是回民。
韩庄清真寺建于清朝顺治二年(1646年),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重修大殿3间、讲堂3间、水房2间、饭房三间,门房1间。194O年这座清真寺被日本侵略军全部烧毁。1946年重建讲堂3间。1949年又建水房3间。1956年重修大殿3间。在“文革”动乱期间,水房被拆,大殿被占用,阿訇回家,好端端清真寺长期无人管理,因年久失修造成破烂不堪,一片破落景象。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于1987年将全部旧房拆掉,重建大殿3间,全是新型建筑,美观大方。
历任教长姓 名 任职时间 籍 贯
金阿訇1903—1919年 大名县南关
马路成1912—1933年 邱县陈村
1934—1937年 无驻寺阿訇
马全明1938—1943年 邱县陈村
石圣明1943—1947年 邱县陈村
王朝清1947—1948年 邱县陈村
1948—1950年 无住寺阿訇
丹延真1950—1961年 大名南关
石广荣1961—1962年 邱县陈村
邱县西常屯清真寺 地址:河北省邱县新马头乡西常屯村
邮编:057400
现任教长:黄书工
现任学董:石振凯
始建于明永乐M年(14O4年)。砖瓦结构。由礼拜大殿、诵经堂、沐浴室等组成。1983年后重新修复,房屋较前增多,院中林木参差,环境幽静。现有教民96户,共432人,其中学董、乡老6人、阿訇1人。
磁县乐善街清真寺 地址:河北省磁县乐善街
邮编:056500
现任教长:吴福旺
磁州镇现有人口22453人,其中回族42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回族人口主要散居在磁州镇的乐善、明德、阜才、盗阳、兴仁等街道,以乐善街最多,有15O人,占该街总人口的7%。
磁州镇清真寺坐落在乐善街。该寺建门楼一座,内有大殿3间、讲堂5间、水房子3间,占地面积约O.3亩。该寺的历史沿革情况,据清真寺碑文记载:在清朝同治年间,就有邱县回族人因当地灾荒残年、为糊口谋生迁来磁县城内定居。至民国七年城内回族人已有数十户,随着回族人口的增多,设有一处宗教活动场所,即清真寺,但因岁久废坏,唯有俱进会(当时的回族组织)代之,俱进会设经、汉学校一处,为了消除回、汉之间界限,后改为大同学校。民国七年初夏(1918年),刘孟扬(天津回民,据说是刘清扬之胞弟)奉省令任磁县县长。教长王朝清有重修清真寺的愿望,经与县长刘孟扬协商后,县长首先捐款百元,以资提倡,余款由本地回民奉献也贴。教长王朝清并奔走燕鲁等地募捐,将清真寺重新翻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县长刘益扬还为该寺写了碑记,保存至今。
“文革”期间,以破四旧为名,使寺内建筑设备遭到严重破坏,部分房屋被拆除,所有房屋门窗被窃走,整个院落成为废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贯彻落实民族团结平等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于198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经县政府、磁州镇政府与乐善街党支部协商,由街道赔款5O00元,对清真寺进行了修复,聘请了住寺教长,使广大穆斯林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1983年又建立起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清真寺的事务。
历任教长姓 名 任职时间 籍 贯
王朝清 清末民国初年 邱县陈村
王文元1928—1941年 邱县陈村
石文庆1942—1945年 邱县陈村
杨清如1946—1947年 大名镇南关
王 才1948—1968年 大名镇南关
“文革”期间无住寺教长
王国章1981—1984年 邱县陈村
王全福1984—1986年 大名镇南关
附:磁县乐善街清真寺碑文
天下不可无一物,以为范人心具,故道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今中国之民推汉为盛,口所诵讲孔子,行所习孔子,孔子圣人也。崇而敬之,宜也。然窃闻之,历久而不惑者道也,旷古而相感者心也,惟圣人心一而道同,故能相感而不惑。若吾教祖穆罕默德之设教,其道庸有悻于孔子哉!吾教之道莫先手诚,庸不云乎?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微,微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此其相通者一也。其次莫如恕,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己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其相通者又一也。推而言之,举凡吾教之礼拜所以示敬,斋戒之所以忍性,沐浴之所以洁身,寡欲之所以养心,患难则为之相助,死丧则为之相送,无往而不通手孔子之道也。汉民之对于孔子,皆竭其崇敬之忧,吾回民独可数典而忘祖乎?予自维凉德,鉴于吾教之日就陵夷,心窃忧之。民国七年初夏,奉省令来权是县,下车伊始,访知邑中之奉回教者,殆不过数十家,前清同治年间,曾有清真寺之创建,而岁久废记,迄无恢复归观,仅有回教俱进会一处,为教中人礼拜聚会之所。又由会中筹设经汉学校,以为子弟求学之地,顾规模简陋,课程未备;且经汉之名,显分界限,乃将校名改称大同,重订校章,力求整顿,盖泯除回汉之界限,即所以明大道之相同也。校事既定后,商之于教长王朝清,谋有以重修清真寺者,凡属八楹,计费数百元,除由于首捐百元,以资提倡外,余款有出自本邑回民之量力乐输者,有出之王教长奔走燕鲁等处劝募所得者。人之好善,谁不如我,不及用岁,居然美轮美美,告厥成功焉。噶!吾教之重兴,吾将于此中之,是为记。
中华民国十一年岁次壬戌二月,四等嘉禾章,置理磁县知事,教下刘孟阳谨识。
磁县南十里铺清真寺
地址:河北省磁县南十里铺
邮编:056500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清朝光绪归京时,御路从此通过。御路是10里设铺,5里设屯,因该村距城内县衙10华里,故取名十里铺。后来因于城北十里铺名字相重,根据国务院(1979)305号文《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于1982年改称南十里铺。
南十里铺回族人的由来,是在民国初年,由大名县两户回民到十里铺开饭馆为业,在此定居下来,解放初期又有邱县迁来数户回民在此落户定居,自然形成了十里铺村。南十里铺是磁县唯一的纯回民村,现有42户,230口人,有回民小学一所、耕地240亩,兼营以屠宰业。
南十里铺清真寺,始建于民国初年。当时为过宗教生活,盖平房3间,为回民的聚礼场所。解放初期又盖讲堂3间,形成了清真寺,但房屋简陋。1959年清真寺被大队前后作食堂,学校占用。1970年大队又将此改为肥皂厂。1982年经过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才恢复了清真寺。但因集体占用多年,缺乏维修,已不堪使用。1985年由该村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及村干部主持搬迁重建。重建的南十里铺清真寺位于该村的西南角,占地面积O.9亩,坐东朝西,盖有大门一座、大殿3间,讲堂3间、水房3间。这次重建共用款18000多元,除大队占用多年,赔偿房租费1200O元外,其余来自当地回民的自愿乜贴。清真寺的恢复,使这里的回族人民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
历任教长:姓名 任职时间 籍 贯
田佩芳1932—1933年 河南省
兰景辰1935—1937年 邱县邱城镇
杨中有1940—1945年 大名县
王文庆1946—1947年 邱县陈村
马清明1948—1949年 邱县陈村
杨清如1950—1951年 大名镇南关
马清山1951—1952年 邱县陈村
自1953年以后,至今没有住寺教长。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