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依旧在我心中
——序《犹太人在哈尔滨》
特迪·考夫曼
我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在画册《犹太人在哈尔滨》的前言中表达我对中国的感情。画册中一幅幅照片和一篇篇文章,又勾起了对这座无与伦比的城市的回忆,它们是犹太人在中国所经历的体验不可分割的部分。
从19世纪末这座城市奠基的最初日子开始,它的历史就同犹太人的定居联系在一起。犹太人不仅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社区,从1903年一直存在到1962年,而且还积极参与了城市的发展。
哈尔滨的犹太人社区,构成了一片沃土,生长出城市的所有公共机构:犹太精神中心、四座犹太会堂(犹太总会堂、犹太新会堂、犹太墓地祈祷所、马家沟犹太会堂)、犹太医院、两座犹太学堂、犹太养老院、伤残人之家、免费食堂、犹太国民银行、十余家慈善组织、犹太出版物(《犹太生活》、《加捷凯尔》)、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犹太青年复国主义组织“贝塔”和“马卡比”等。
在哈尔滨这座城市,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领地的运动早在20世纪的20年代即已开始。
哈尔滨的企业,很少同犹太人的名字没有关系:克罗尔和索斯金家族的面粉业;索斯金航运公司;齐克曼的制糖厂;毛皮业(阿勃拉莫维奇、穆拉夫奇克、宗多维奇、佐洛维奇等);梅金面包房;果汁工厂(科夫曼);煤矿(斯基德尔斯基);制油厂(卡巴尔金);百货商店(萨姆索诺维奇);印刷厂(弗连克尔、阿勃拉莫维奇、勒木伯格、布尔苏克);糖果工厂和点心店、饭店(德里金、楚基尔曼和布莱斯勒开设的“马尔斯”和“维多利亚”);古列维奇和罗戈文开设的药房;约瑟夫·卡斯普开设的国际知名的大饭店“马迭尔”。有一批犹太人活跃在哈尔滨百货市场,他们都在那里做中间商。
犹太人是哈尔滨音乐教育的先驱:U·高尔斯坦教授、V·狄龙、L·阿普捷卡列娃、V·格尔施戈琳娜、R·弗优尔曼·格利基娜等著名教师在格拉祖诺夫的音乐学校执教。犹太人的戏剧表演和音乐表演在哈尔滨大受欢迎。有一位年轻的钢琴师谢苗·卡斯普还被白俄法西斯分子绑架,并残忍地杀害。
在医生和牙医中,犹太人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1932年霍乱流行时,他们活跃在传染病房和疫情流行的穷人区。
犹太人居住在哈尔滨的整个期间,犹太工商业者同中国同行之间,结成了紧密的联系,他们之间有许多人成为合作伙伴。
我们当中有些人出生在哈尔滨,有些人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时光。现在,我们分散到世界各地。但是在我们的心中,依然时时涌起关于哈尔滨的回忆,因为每一个人都把哈尔滨看作自己的故乡。
当我在1949年离开哈尔滨回到以色列的时候,那里的居民有80万。那是一个舒适的小城,用技术条件来衡量,还远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我们每个人都忘不了那松花江的两岸,忘不了那一辆辆马车,当它们隆隆驶过没有铺路面的街道时,身后扬起一团团灰尘。我们忘不了那市立公园、跨江铁桥和教堂广场。不错,这曾经是一座老式的城市。它深深地留在了我们心中。
1949年以后,我曾两次到过哈尔滨,一次是1992年,一次是1994年。我发现她已经成长为一座具有940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了。现在,松花江的岸边已经建起了美丽的堤坝,一座宽阔的新桥横架两岸,地平线上高高耸起高层建筑的剪影。她已经变成了一座全新的商业都市,贸易、旅游和文化的中心。
然而,在我的心中,她依然那么亲切,就像在我青年时代一样。
我们,老哈尔滨人,要把我们最衷心的青年时代的祝愿,献给这座城市,祝愿她不断发展繁荣。
对于我来说,尽管我不再居住在哈尔滨,但哈尔滨永远在我的心中——永远!
(作者系以色列-中国友好协会会长和以色列原居中国犹太人协会会长,哈尔滨犹太人。本文为《犹太人在哈尔滨》画册序。)
发 表 评 论 |
犹太焦点: | 犹太热点: | 相关文章: |
新闻排行
犹太
慈善
焦点
热点
![]() | [犹太原创]以色列,一个与中国互为 | 犹太教会 |
![]() | [犹太原创]犹太人对北京奥运会的正 | babametzia |
![]() | [犹太原创][图文]作为犹太人的理查 | 犹太教会 |
![]() | [犹太原创]《华盛顿邮报》对犹太成 | 犹太教会 |
![]() | [犹太原创]圣经为什么是站在民主自 | 犹太教会 |
![]() | [犹太原创]谁是犹太人?”——犹太 | 犹太教会 |
![]() | [犹太原创]一个伊朗人眼中的伊朗(1 | 犹太教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