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德
《道德真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第二十一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第三十四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第六十二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五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第二十一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第三十八章)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第五十四章)
《南华真经》: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大宗师》)
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庚桑楚》)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天地》)
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至德者邪?(《天地》)
严君平《老子指归》:
太上之象,莫高乎道德。
《老子想尔注》:
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清静经》: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太上老君内观经》:
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
唐代成玄英《道德真经义疏》:
道者,虚通之妙理,众生之正性也。(第六十二章注)
唐代孟安排《道教义枢》:
道德者,虚极之玄宗,妙化之深致。
唐玄宗《道德真经疏》:
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唐代吴筠《玄纲论》:
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其大无外,其微无内,浩旷无端,杳冥无对,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静无心而品物有方,混漠无形,寂寥无声,万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生者有极,成者必亏,生生成成,今古不移,此之谓道也。
德者何也?天地所禀,阴阳所资,经以五行,纬以四时,牧之以君,训之以师,幽明动植,咸畅其宜,泽流无穷,众生不知谢其功,惠加无极,百姓不知赖其力,此之谓德也。
然则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
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道德章第一》)
北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道者,虚无之体;德者,自然之用。
常道无名,唯德以显之;至德无本,顺道而成之。
发 表 评 论 |
道教焦点: | 道教热点: | 相关文章: |
新闻排行
道教
慈善
焦点
热点
[原创发表][图文]黄道中脉辩 | 道教会 | |
[原创发表]念一句无量天尊种种妙处 | 道教会 | |
[原创发表]《道德经》本质上是一部“ | 道教会 | |
[原创发表]老学归真 | 海空神佛网 | |
[原创发表]老子“自然”“无为”思想 | 李书光 | |
[原创发表]《老子三十八章》之新注 | 道教会 | |
[原创发表][图文]道 德 | 道教会 | |
[原创发表]论“道” | 道教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