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内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固守藏之史也。”“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见周室衰乱,于是西行出函谷关时,应关令尹喜之请,遗五千文,即《老子》(又名《老子道德经》、《道德五千文》、《道德经》等),后不知所终。
传奇与史实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有:
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存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其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西行至函谷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其后,庄子作《南华经》以阐述道德之义,其对道家之重要,如孟子之对于孔子。使老子之学成为道家之祖。
自西汉初期老子受到尊崇后,历朝历代都不乏老子显灵之说,特别是在道教正式形成之后。汉桓帝时,边韶撰的《老子铭》中称“老子道成仙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到了唐代,李氏攀宗认祖,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想尔注》,谓“道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俨然创世主。
思想与著述:
老子的思想集中于《老子道德经》(关于该书是否肯定为老子所作,历来尚有争议),这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书中所述基本上反映了他的思想。
他用“道”来概括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什么是道呢?“道可道、非常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是客观自然规律,又具有永恒绝对的本体的意义。他提出“反者道之动”,指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对立,认为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意识到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并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他还主张“柔弱胜刚强”。
他教导后世应“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名无欲,使夫智者所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为)”。
他热爱和平“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反对无谓的战争“夫佳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他指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者多,是以饥”并奉劝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他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王国“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总之,《老子道德经》的内容博大精深,历代注疏者不计其数,各家各派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吸取其中的观点并加以阐发。他对中国哲学史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也是无可估量的。
主要参考文献:
《道德经》、帛书《道德经》
《辞海》1999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庄子》
《道教大辞典》
《中国哲学史稿》
发 表 评 论 |
道教焦点: | 道教热点: | 相关文章: |
新闻排行
道教
慈善
焦点
热点
[原创发表][图文]黄道中脉辩 | 道教会 | |
[原创发表]念一句无量天尊种种妙处 | 道教会 | |
[原创发表]《道德经》本质上是一部“ | 道教会 | |
[原创发表]老学归真 | 海空神佛网 | |
[原创发表]老子“自然”“无为”思想 | 李书光 | |
[原创发表]《老子三十八章》之新注 | 道教会 | |
[原创发表][图文]道 德 | 道教会 | |
[原创发表]论“道” | 道教会 | |